[发明专利]一种网罩内列板与叶轮组合旋转的立管抑振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28219.0 | 申请日: | 202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9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钧;刘洪;王帆;周新宇;钟家文;黄栏;刘朋;张媺婧;刘文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F15D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罩 内列板 叶轮 组合 旋转 立管抑振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网罩内列板与叶轮组合旋转的立管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梁(1)和立管(2),所述竖梁(1)的顶部焊接有横梁(3),所述竖梁(1)的底部焊接有横板(4),所述竖梁(1)的正面焊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一端贯穿到连接板(5)的外部,所述转轴(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旋桨(7);
所述转轴(6)的另一端贯穿到竖梁(1)的内部,所述转轴(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8),所述第一斜齿轮(8)的背面啮合有第二斜齿轮(9),所述第二斜齿轮(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底部与竖梁(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顶部贯穿到横梁(3)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0)的顶部与横梁(3)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0)表面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主动齿(11),所述第一主动齿(11)的两侧均设置有传动组件(12);
所述横梁(3)内腔顶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杆(13),所述转杆(13)的底部贯穿到横梁(3)的外部,所述转杆(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绞龙(15),所述第一绞龙(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绞龙(16),所述第一绞龙(15)和第二绞龙(16)的螺旋方向为相反设置;
所述横梁(3)和横板(4)的背面均焊接有安装环(17),所述安装环(17)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水轴承(18),所述防水轴承(18)的内圈固定安装在立管(2)的表面;
所述传动组件(12)包括传动杆(121),所述传动杆(121)的两端均与横梁(3)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21)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主动轮(122)、第一从动齿(123)和第二主动齿(124),所述第一从动齿(123)与第一主动齿(11)啮合,所述主动轮(122) 的表面绕设有钢带,所述主动轮(122)通过钢带传动连接有从动轮(125),所述从动轮(125)固定安装在转杆(13)的表面;
所述横板(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桶(19),所述转桶(19)的表面开设有孔洞,所述第二绞龙(16)的底部与转桶(19)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桶(1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管(20),所述转管(20)的顶部贯穿到横梁(3)的内腔,所述转管(2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从动齿(21),所述第二从动齿(21)与第二主动齿(124)啮合;
所述连接板(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罩(25),所述螺旋桨(7)位于防护罩(25)的内部;
所述转杆(13)位于转管(20)的内部,所述转杆(13)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回转轴密封件(22),所述第一回转轴密封件(22)的表面与转管(20)的内壁固定安装;
所述转管(20)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回转轴密封件(23),所述第二回转轴密封件(23)的表面与横梁(3)的内壁固定安装;
所述转轴(6)的表面套设有第三回转轴密封件(24),所述第三回转轴密封件(24)的表面与连接板(5)的内壁固定安装;
所述横梁(3)的顶部连通有注油管(14),所述注油管(14)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管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罩内列板与叶轮组合旋转的立管抑振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水流流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螺旋桨(7)进行旋转,在螺旋桨(7)旋转的时候,能够带动转轴(6)进行旋转,转轴(6)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第一斜齿轮(8)旋转,第一斜齿轮(8)带动第二斜齿轮(9)旋转,第二斜齿轮(9)带动连接杆(10)旋转;
S2:连接杆(10)带动第一主动齿(11)旋转,第一主动齿(11)带动第一从动齿(123)旋转,第一从动齿(123)带动传动杆(121)旋转,传动杆(121)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同步带动主动轮(122)和第二主动齿(124)旋转,主动轮(122)能够通过钢带带动从动轮(125)旋转;
S3:从动轮(125)带动转杆(13)旋转,转杆(13)带动第一绞龙(15)旋转,第一绞龙(15)带动第二绞龙(16)旋转,通过第一绞龙(15)和第二绞龙(16)的作用能够将立管(2)两侧尾流的旋涡形成破坏,从而避免涡振现象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82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灶的安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黏稠性尘毒颗粒污染物处理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