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1942.6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0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民;丁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1/02;A01C7/20;A01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水稻 飞播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包括机体、排种装置、送风装置、角度保持装置。机体包括机架、辅助轮、飞行控制模块、飞播机载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排种装置主要包括漏种盘、减速电机,漏种盘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取种、下种,通过控制减速电机的转速来调控排种装置的排种速度,以适应飞行速度;角度保持装置使排种装置始终保持与地面垂直;所述送风装置对无人机旋翼下压风场进行利用,加速种子的下行速度,以提高播种的精确性,减小播种位置误差改善水稻飞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无人机播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以手工劳作为主的传统水稻栽培技术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水稻生产的需要水稻的需要,水稻轻简化和机械化种植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日趋降低,大量劳动力向其它行业转移,土地规模化经营成为潮流。水稻直播是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省去了育秧、拔秧和栽秧等作业程序,省工节本优势尤其显著,迎合了当前水稻生产的需要,发展十分迅速。传统的人工撒播存在着出苗不整齐、成苗无序化、扎根浅易倒伏等系列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产量潜力低、稳产性差,因此机械化直播技术取代已成必然趋势。
现有技术中的水稻无人机直播有采用为满天星式的抛洒结构,这种方式导致播种不标准化,水稻植株群体结构不可控,进而影响后续植株群体的通透性和生长率,所以一种播种速度稳定均匀的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有待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能够实现按行规律播种,使播种间距可控均匀,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生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排种装置、角度保持装置,所述机体包括机架、飞行控制模块、飞播机载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声波传感器;
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无人机旋翼,所述飞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所述飞播机载控制模块通过获取无人机飞行状况从而控制排种装置进行排种作业调节;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源,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机架板面下方检测机架与地面的距离,且与飞行控制模块相连;所述飞播机载控制模块调节通过接收根据无人机飞行速度做出判断后所发出的指令进行对减速电机的转速调节;
所述排种装置包括圆柱状机壳、减速电机、联轴器、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下盖板、上盖板、漏种盘、种箱、控制器、滚动轴承、出种管,所述种箱通过套环固定在圆柱状机壳内,所述上盖板上具有进种口,下盖板上具有出种口,所述下盖板、上盖板依次层叠固定在圆柱状机壳内部,并位于种箱下方;所述进种口、出种口位于同一圆环区域的不同方位;所述漏种盘容纳于下盖板、上盖板中间,漏种盘上的多个漏种孔在绕轴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分别与进种口、出种口重合;进种口与种箱相连通,出种口与出种管相连通,所述出种管安装在圆柱状机壳下端,并伸出排种装置;所述第二齿轮轴通过下盖板、上盖板中心,且上下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圆柱状机壳内,所述漏种盘通过键槽固定在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一齿轮轴与第二齿轮轴通过齿轮传动配合;第一齿轮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圆柱状机壳上的减速电机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装在圆柱状机壳上;所述减速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飞播机载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角度保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转动销轴、第二转动销轴、转动轴,所述第一壳体通过两个第一转动销轴连接第二壳体,所述转动轴通过第二转动销轴连接第二壳体,所述圆柱状机壳装在转动轴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漏种盘下表面每个漏种孔周边均设有一圈与下盖板紧密贴合的硬毛刷,所述上盖板上的进种口处设有一圈能够与漏种盘上表面紧密贴合的硬毛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19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