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和抗病毒的聚合物组合物、聚合物共混物以及膜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6423.0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6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聂夕冉;闫银凤;袁永浩;李丽丽;周宏涛;黄晓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67/04;C08L77/00;C08K9/10;C08K5/103;C08J5/18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挺立众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2 | 代理人: | 赵振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抗病毒 聚合物 组合 共混物 以及 制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和抗病毒的聚合物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20~100份的PBAT、5~30份的PLA以及10~50份的包覆型助剂,其中,包覆型助剂由抗菌剂和包覆所述抗菌剂的包覆层组成,包覆层包括填料、抗氧剂、偶联剂以及相容剂。本发明还提供了抗菌和抗病毒的聚合物共混物以及膜制品。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组合物以及由其所制得的聚合物共混物和膜制品将抗菌剂、助剂等成分制成了包覆型,由此能够使所得的聚合物产品具有优异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同时还保留了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应用范围更广泛,可用于地膜、食品包装、物流包装等多行业多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菌和抗病毒功能的聚合物组合物以及由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制备而得的聚合物共混物和膜制品。
背景技术
随着“禁塑令”政策的落地,很多国家和企业都在致力于开发可降解材料,但目前能用于软包装的可降解材料还没有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替代品出现。己经开发出来的生物可降塑料主要包括:化学合成的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脂肪族聚酯(PBS)、聚乙烯醇(PVA)、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
另外,在食品生产领域,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卫生等要求越来越髙,因此有必要不断开发新型的抗菌包装材料。目前,可降解包装薄膜基材的抗菌、抗病毒性能都比较弱,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和抗病毒的聚合物组合物,其不仅具有优异的抗菌和抗病毒功能,还保留了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和抗病毒的聚合物共混物。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和抗病毒的膜制品。
本发明提供的抗菌和抗病毒的聚合物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20~100份的PBAT、5~30份的PLA以及10~50份的包覆型助剂,其中,所述包覆型助剂由抗菌剂和包覆所述抗菌剂的包覆层组成,所述包覆层包括填料、抗氧剂、偶联剂以及相容剂。
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组合物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使用PLA与PBAT的混合物作为聚合物基材,通过特定的用量配比可以具备最优的物理性能,保留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2)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将抗菌剂活性成分、常用助剂等形成包覆型颗粒的形式,抗菌剂活性成分被包裹在核心部分,其外部具有包覆层,由此能够使得抗菌剂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例如,造粒、成膜等)才得到释放,提高了活性成分的利用效率。相对于以常规混合方式添加活性成分得到的聚合物产品,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显著提升了聚合物产品的抗菌、抗病毒性能。
3)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还将填料、抗氧剂、偶联剂、相容剂等助剂制成了包覆层,有效避免了各类助剂在加工过程中分散不均匀的情况,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聚合物产品的综合性能并提高聚合物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40~70份的PBAT、10~25份的PLA以及20~35份的包覆型助剂。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60~70份的PBAT、10~15份的PLA以及25~35份的包覆型助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覆型助剂按重量份包括2~10份的抗菌剂、40~70份的填料、5~10份的抗氧剂、20~30份的偶联剂以及5~10份的相容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抗菌剂为低聚糖类抗菌剂、抗菌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64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