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超声波探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3210.4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3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仲秋剑;李翠;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沃克无损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超声波 探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超声波探伤装置,涉及超声检测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检测机构以及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移动机构,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支撑座以及与支撑座数量相同的伸缩杆,相邻的两个支撑座通过伸缩杆连接;检测机构包括超声发射器与超声接收器,超声发射器与超声接收器均设置在支撑座上,移动机构包括多个滚轮以及用于驱动滚轮的驱动组件,滚轮转动连接在支撑座上,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座上,且驱动组件与滚轮传动连接,滚轮的滚动方向可调。本发明能够使探伤装置沿管件的周向转动,同时可沿管件的轴向移动,进而对管件进行探伤;在探伤过程中,能够提高探伤装置的探测精度,降低漏测或者重复检测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超声波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波探伤法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深处的特性进而对金属进行探伤的方法。在使用超声波探伤法对金属进行探伤探伤时,超声波束从超声发生器中发出,并从零件表面传递至零件内部;超声波束在传递至零件底面时会发生反射波,超声接收器在接收到反射波后会在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检测人员可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目前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大多是手持式的,在对管道进行探伤时大多需要使用绑扎带作为辅助工具。在使用时,绑扎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超声波探伤装置的两侧,并且绑扎带套设在管道上,使超声探伤装置的超声发射器与管道的外壁抵接;之后检测人员便可以掰动超声探伤装置,使超声探伤装置沿管道的周向转动,进而完成其中一段管道的探伤;之后检测人员沿管道的轴向调整超声探伤装置的位置,并再次掰动超声探伤装置,如此便可完成下一段管道的探伤。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检测管道时,检测人员需要多次调整超声探伤装置,操作繁琐,降低了探伤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超声检测装置对管道的探伤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超声波探伤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化超声波探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超声波探伤装置,包括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检测机构以及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支撑座以及与支撑座数量相同的伸缩杆,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超声发射器与超声接收器,所述超声发射器与所述超声接收器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多个滚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滚轮的驱动组件,所述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滚轮传动连接,所述滚轮的滚动方向可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管道时,将探伤装置套设在管道外,之后调整伸缩杆使滚轮滚动在管道的外周面上,并且检测人员根据管道的直径对滚轮的滚动方向进行调整;在对管道进行检测时,驱动组件驱动滚轮转动,如此探伤装置不仅可沿管件的周向转动,而且可沿管件的轴向移动,如此便可对管件进行探伤。在探伤的过程中,不需要操作人员对探伤装置进行调整,提高了探伤效率;由于不需要操作人员对探伤装置进行调整,提高了探伤装置的探测精度,降低了漏测或者重复检测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以及万向节,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节的另一端与所述滚轮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轴转动,之后驱动轴再通过万向节驱动滚轮转动;当滚轮的滚动方向发生变化时,驱动轴可通过万向节始终保持对滚轮的驱动,且滚轮的转动的速度不会发生变化,提高了探伤装置在管道上转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探测的精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沃克无损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沃克无损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3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