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柠檬酸浸泡大米快速降镉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7912.6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8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刘纪伟;丁超;赵思琪;倪小颖;张婷婷;丁海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A23L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柠檬酸 浸泡 大米 快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柠檬酸浸泡大米快速降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一定量经过去杂处理的新鲜大米,将其置于干燥且洁净的容器中。(2)以大米和柠檬酸质量比为1∶4的比例,往容器中加入浓度为0.3mol/L的柠檬酸,使用保鲜膜封口。(3)将处理后的大米放置于摇床中,设置温度为20~30℃,时间为2~3h,转速为200r/min。(4)用清水冲洗处理后的大米多次后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设置温度为40℃,时间为15h,干燥完成后进行密封包装,避光条件下贮藏即得降镉后的大米。本发明节能环保,无毒无害,能在不破坏大米营养组分的前提下,快速降低大米中的镉含量,降镉成本低,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柠檬酸浸泡大米快速降镉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稻米生产大国,大米在生长和加工过程中,常常会因重金属污染而无法继续加工成可供人类食用的相关产品,造成极大地经济损失。镉(Cd)元素是土壤中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由于其蓄积性强,降解难度大,并且滞留时间长,很容易在稻谷中富集,导致稻谷及由其生产的大米镉含量超标。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频繁报道出镉大米超标事件,食用镉超标的大米,会对人体肝、肾、肺、骨骼、生殖器官等造成伤害,此外,镉元素的过多摄入,使得人类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已将其列为第一类人类致癌物。因此,对新鲜的大米尤其是对镉污染情况较严重产区的大米进行快速地降镉处理,使其镉含量降至国标规定限量,对大米的生产加工及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应用于大米中镉元素的降解方法主要分为:碾米法、浸泡法和微生物吸附法。碾米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在去除镉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损失,大米中的一些营养物质也容易遭到破坏而失去原有营养价值,随着碾米精度的增加,大米加工过程中的碎米率也会随之增加,导致大米加工的经济效益降低。微生物吸附法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较好并且不产生污染,但昂贵的降镉成本使其在大米降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发酵工艺消减大米中重金属镉的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4982807A)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工艺消减大米中重金属镉的方法,该法虽然降镉效果好,但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且耗时较长,降镉成本也非常高。浸泡法主要分为水浸和酸浸两种,其中酸浸法较水浸法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更佳。由于目前的处理方法均存在一些缺点,因此研发一种新型基于酸浸法快速去除大米中镉的方法的需求日益迫切。
柠檬酸是一种绿色无污染且易溶于水的有机酸。由于柠檬酸酸性较弱且不易残留,不会对生产设备造成腐蚀。较低的生产成本,使得近年来,柠檬酸在食品中酸味剂、增溶剂、缓冲剂、抗氧化剂、除腥脱臭剂、风味增进剂、胶凝剂、调色剂等方面的使用量逐渐增加。柠檬酸对部分重金属具有螯合作用,还可通过改变重金属结合蛋白的空间结构,使得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大大降低,因此,作为一种新颖的创新技术,使用柠檬酸浸泡大米快速降镉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柠檬酸浸泡大米快速降镉的方法,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柠檬酸浸泡大米快速降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一定量经过去杂处理的新鲜大米,将其置于干燥且洁净的容器中。
(2)以大米∶柠檬酸=1∶4的比例,往容器中加入浓度为0.3mol/L的柠檬酸,使用保鲜膜封口。
(3)将处理后的大米放置于摇床中,设置温度为20~30℃,时间为2~3h,转速为200r/min。
(4)用清水冲洗处理后的大米多次后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设置温度为40℃,时间为15h,干燥完成后进行密封包装,避光条件下贮藏。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去杂处理后的新鲜大米为经过去杂处理后的稻谷,经脱壳、碾米加工后得到的大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财经大学,未经南京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7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