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7494.0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0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张学智;杨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金士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089 | 分类号: | H01M8/04089;H01M8/04746;F04F5/16;F04C18/12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王振珍 |
地址: | 0523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燃料电池 系统 氢气 循环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氢气循环泵和引射器,其中:所述氢气循环泵的进口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一进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氢气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三进口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能够通过第三管道与电堆阳极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能够控制氢气流向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引射器的第二进口用于与氢气罐连通,所述引射器的出口用于与电堆阳极进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循环装置,旨在实现简化氢气循环泵和引射器在燃料电池系统内的连接管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氢燃料电池反应后,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氢气,这些氢气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是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常用氢气循环泵将电堆阳极出口的含有氢气的混合气体输送到电堆阳极进口处,以此提高氢气利用率。
但氢气循环泵为电机驱动,在整个系统中产生寄生功耗。因此在大功率情况下采用引射器回收电堆中未反应的氢气。但现有的氢气循环泵和引射器通常分别与燃料电池系统连接,连接管路复杂,集成度低,造成系统占地面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循环装置,旨在实现能够简化氢气循环泵和引射器在燃料电池系统内的连接管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氢气循环泵和引射器,其中:
所述氢气循环泵的进口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一进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氢气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三进口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能够通过第三管道与电堆阳极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的连通处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电堆阳极出口与所述氢气循环泵或所述引射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引射器的第二进口用于与氢气罐连通,所述引射器的出口用于与电堆阳极进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氢气循环泵的底部具有排水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氢气循环泵为罗茨式循环泵,具有2-8片罗茨叶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氢气循环泵和所述引射器的外部罩设有壳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循环装置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机和所述壳体,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平面内转动的自由度,并能与所述电机和所述壳体相对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电机,且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平面内转动的自由度,并能与所述电机相对固定;
调节盘,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调节盘具有能够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并与所述氢气循环泵内的齿轮连接的通孔,所述调节盘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平面内转动的自由度,并能与所述电机和所述壳体相对固定;以及
第二安装座,连接于所述壳体,且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平面内转动的自由度,并能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盘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和多个第二调节孔,多个所述第一调节孔呈环形阵列分布,多个所述第二调节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一调节孔能够与所述电机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孔能够与述齿轮箱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分布于同一圆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金士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金士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74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