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移植患者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引物和探针组、试剂盒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4646.1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2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何苗;梁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95;C12Q1/689;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玉玲 |
地址: | 61005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移植 患者 感染 病原体 检测 引物 探针 试剂盒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移植患者感染的病原体检测的引物和探针组、试剂盒及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领域。包括23组引物探针组合,可用于联合检测移植术后感染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腺病毒B型等23种病原体,其中,对应探针组各序列的两端分别带有对应的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另提出一种移植患者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包括所述的引物和探针组、病原体质粒标准品、荧光定量PCR反应液和无菌去离子水,可同时检测移植患者感染的23种病原体。本发明中设计的PCR扩增引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检测下限低,能对移植患者术后感染有较全面的检测,对降低移植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病原体检测的引物和探针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移植患者感染的病原体检测的引物和探针组、试剂盒及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移植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治疗许多恶性肿瘤,但随着移植手术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降低了移植受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同时也抑制了受体的免疫水平,进而导致受体感染病原体的风险增加。
如今,移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为造成实体器官移植(SOT)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其中,在实体移植群体中,真菌感染与重大并发症有关,念珠菌血症相关的大致死亡率高达37%,一项对25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感染率为65.2%,死亡率为13.5%;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感染概率高达40-60%,且有文献报道感染是造成20%患者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CT)后死亡的原因。
导致移植后感染主要包括:基础疾病因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抑制状态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三个方面;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是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从源头控制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后感染的发生,对提高移植成功率,降低血液系统疾病、实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因此,研发一种快速、准确性高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其可减低移植术后病死率。但当移植受体术后发生病原体感染时,有许多检测方法都具有局限性。
目前,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
一、培养法,具有金标准,特异性高,方法简单的优点;但培养周期长,费时费力,有些病原体难以培养;
二、SYBR Green I法,灵敏度高,但容易产生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扩增,因此其假阳性率高,特异性低;
三、微滴数字PCR法,灵敏度高,特异性;但价格昂贵;
四、二代测序法,灵敏度高,特异性高;但操作复杂,成本高;
五、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克服了SYBR Green 法的假阳性率高和特异性低的缺陷,其更适用于病原体的联合检测,即一次性检测多种病原体。
论文“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平台检测器官移植术后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研究,王啸晨,2020年”中公开采用多重PCR检测临床病原微生物,以及,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器官移植术后病原体。
专利文献“CN101351559,病原体的多元定量检测”中,采用多重PCR法,实现同时检测多个病原体,但还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
1)理论上,能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对,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但在实际情况下很受限制,一般能同时检测5-6种病原体;
2)对引物设计的要求极高。因为是多对引物在同一个反应体系,所以要确保引物之间不会形成引物二聚体,或者导致非特异性扩增;
3)反应体系的优化较困难。由于在一个多重PCR反应体系中有多对引物,且扩增的模板片段长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各对引物的扩增效率和扩增速度也不相同。由于多重PCR反应总是遵循较小片段优先扩增的原则,各对引物所要求最佳PCR条件也不尽相同(设计多对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时,应使各引物所需PCR扩增条件尽可能一致),因此在选择多重PCR扩增条件(尤其是退火温度和时间)时,应尽量选择有利于较大片段扩增的条件。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46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的船舶航线自动生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现浇混凝土PVC空心管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