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压装装置装配转向器壳体衬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5612.6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8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杜圣军;文卫平;陈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蔡昌伟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装置 装配 转向器 壳体 衬套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压装装置装配齿轮齿条转向器壳体衬套的方法,属转向器安装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压装筒和压装管的配合使衬套装配在转向器壳体的卡槽位,通过扩径杆和挤压头的配合使衬套的凸台准确的挤压到转向器壳体上与凸台对应的卡槽中,有效提高了装配作业的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避免了目前由于产品的结构、尺寸及工作人员的能力存在差异,人工手动装衬套极易导致衬套在装配时被切边或损坏,从而造成一定损耗率的问题。对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压装装置装配转向器壳体衬套的方法,属转向器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齿轮齿条转向器以其结构简单及紧凑、质优价廉,广泛应用于小排量轿车、新能源汽车的转向器系统,齿轮齿条转向器在组装时,需要将壳体衬套装入齿轮齿条转向器壳体的衬套卡槽位。目前将齿条支撑衬套装入壳体的衬套卡槽位的工作,是由工作人员利用辅助工具手动安装,在衬套的装配工作过程中,由于转向器壳体的衬套卡槽为阶梯槽,且衬套的下端圆周为与衬套卡槽位对应的阶梯状凸台,其只能保证衬套轴向的深度尺寸达到装配要求,径向方面无法保证装配到位,必须借助手指将衬套的阶梯状凸台挤压到转向器壳体的卡槽中,导致每个工件的装配所需时间较长,使得装配作业效率低,且不能严格保证衬套的装配质量;同时,由于产品的规格尺寸及工作人员的能力存在差异,人工手动装配衬套易出现衬套在装配时被切边或损坏的情况,从而造成一定的损耗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将衬套阶梯状的凸台准确装入转向器壳体的卡槽中,以有效提高衬套装配工作的效率,并降低衬套的损耗率,保证衬套装配质量的利用压装装置装配齿轮齿条转向器壳体衬套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压装装置装配转向器壳体衬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衬套套装在装配装置的限位头上,要求衬套的下端面与装配装置的压装管顶部端面完全接触;以使衬套阶梯状的凸台与限位头上的挤压器水平对应;
2)、衬套套装完成后,将压装筒套装在限位头上,然后启动装配装置的工作电源,上压装缸的活塞杆下行,由此通过下压头压迫压装筒沿限位头和压装管下行;
3)、压装筒下行过程中,由于压装管顶部端面对衬套形成限位支撑,且压装筒的下端口为扩口型,当衬套上端进入压装筒,衬套下端的凸台与压装筒的下端口接触时,下行的压装筒通过下端口对衬套形成径向挤压,迫使衬套径向收缩,随着压装筒的继续下行,衬套整体进入压装筒内;此时的限位头位于压装筒内上端;
4)、当衬套整体进入压装筒内后,上压装缸停止下行并上行复位,上压装缸上行到位后,将转向器壳体套装在压装筒上,此时,上压装缸再次下行,通过下压头压迫转向器壳体沿压装筒下行;
5)、转向器壳体下行过程中,转向器壳体通过大径段的变径台肩面对压装筒的上端口紧密接触并形成压迫,由此在下压头作用下通过台肩面带动压装筒随动下行;
6)、转向器壳体带动压装筒随动下行的过程中,衬套相对于压装筒上行,由于压装筒的上端口为渐缩型,且压装筒的上端口内径与转向器壳体小径段的内径相同,衬套相对于压装筒上行过程中径向继续收缩,随着转向器壳体的继续下行,衬套由压装筒的上端口冒出,顺利进入至转向器壳体小径段内并逐步与位于转向器壳体小径段的衬套卡槽形成对应;
7)、衬套逐步与位于转向器壳体小径段的衬套卡槽形成对应的过程中,压装筒的下端口与弹簧座接触,并通过弹簧座下压复位弹簧使其蓄能,当转向器壳体继续下行与限位筒顶部接触时,表明转向器壳体下行到位,此时,下压头停止下行,在下压头和限位筒的相互配合下,对转向器壳体的轴向形成夹紧状态;
8)、对转向器壳体轴向形成夹紧状态的同时;衬套的顶部与转向器壳体小径段的变径台肩形成接触状态,衬套的凸台与衬套卡槽形成对应;表明衬套在转向器壳体内的轴向位置安装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6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