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可调控组合井闸门的地下截渗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3315.1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鲍立新;袁哲;韩义超;纪志军;王希友;杨冬鹏;王启新;李国栋;范鹏;李梦龙;付长剑;纪源;王多姿;张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8 | 分类号: | E02D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吕生森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调控 组合 闸门 地下 截渗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可调控组合井闸门的地下截渗墙,包括截渗墙主体,在截渗墙主体上设置有组合井闸门;所述组合井闸门包括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部的气囊、设置在气囊内部的内支撑、与气囊相连通的充排管,在外壳体上设置有过流孔;所述充排管设置在外壳体内,气囊设置在充排管中部外侧,气囊与充排管外部密封连接。本发明中,气囊控制过水孔的开闭,控制方便可靠,稳定性高,寿命长,可以全部从外壳体内抽出,方便更换、检修,运行管理方便。全部透水地层均可过流孔,过水效率高,泄流量大,可以与混凝土截渗墙开槽一起施工,施工方便,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可调控组合井闸门的地下截渗墙。
背景技术
地下截渗墙是一个经常被用于蓄水工程中地下构筑物,多指在土坝内某一截面及其下面地基中做一道防渗层,截断地下水的径流通道,与上方挡水构筑物共同组成全断面拦截水体的水利工程。其中大部分水库、水电站工程都建有地下截渗墙,地下水库工程则大多以截渗墙形式修建,还有部分河道雨洪资源暗蓄工程也采用截渗墙形式修建。常用的截渗墙材料有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连续水泥搅拌桩、防水帷幕、土工膜、粘土等。
在实际工程中,以地表蓄水为主的水库、水电站工程,其下部截渗墙仅具备截断地下水作用即可,而在地下水库、河道雨洪资源暗蓄工程中地下截渗墙不仅仅具备截断地下水的作用,有的还需要具备调节上游蓄水水面的作用,能够达到调节上下游水资源的分配和有效利用的目的,同时有利于实现地下水交换,便于干旱时提供下游生态用水量。目前,所了解到的地下截渗墙工程还没有哪一座具备可调节上游水面(特指地下水位)的功能。
鉴于全断面垂直地下截渗墙存在的不具备可调节功能问题,如果能设计一种可调节闸门,能够很好地控制地下截渗墙上游水面,可以实现随时蓄放水功能,便于地下水资源的调节分配和有效利用,满足旱季时下游生态水量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有可调控组合井闸门的地下截渗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可调控组合井闸门的地下截渗墙,包括截渗墙主体,在截渗墙主体上设置有组合井闸门;所述组合井闸门包括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部的气囊、设置在气囊内部的内支撑、与气囊相连通的充排管;在外壳体上设置有过流孔;所述充排管设置在外壳体内,气囊设置在充排管中部外侧,气囊与充排管外部密封连接,且与充排管内部通过充排管上的充排气孔相连通,并可通过充排管进行充气或排气;所述气囊与过流孔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充排管上设置有内支撑,以防止气囊扭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充排管上设置有与气囊两端相配合的底托盘和顶托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壳体有多个,相邻外壳体通过锁扣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过流孔所对应的外壳体外侧设置有反滤土工布,土工布外设置有反滤料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过流孔,孔径1.5~2.5cm。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截渗墙完全截流时导致的上游地下水径流被截断,不能向下游排泄的问题,进而解决了环境生态问题。本发明结构中,通过气囊控制过水孔的开闭,控制方便可靠,稳定性高,寿命长,可以全部从外壳体内抽出,方便更换、检修,运行管理方便。全部透水地层均可过流孔,过水效率高,泄流量大。可以与混凝土截渗墙开槽一起施工,施工方便。总体结构简单,造价低,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3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