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制冷散热组件及大容量冰淇淋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2908.6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5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康;高俊岭;魏先来;刘用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G9/22 | 分类号: | A23G9/22;A23G9/04;F25B21/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罗凯欣;曹振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制冷 散热 组件 容量 冰淇淋机 | ||
本发明涉及冰淇淋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半导体制冷散热组件及大容量冰淇淋机。所述半导体制冷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两个横向散热通道件;两个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安装端的气流口分别与所述散热风扇的左侧和右侧的过风区域对接。所述半导体制冷散热组件使得所述散热风扇工作时,横向散热通道件的散热面都有气流流动,流动更加快速,保证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最大化,增强了散热效果;所述半导体制冷散热组件在结构上能通过一个所述散热风扇同时高效的对多个散热通道件进行散热,使得所述半导体制冷散热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散热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淇淋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半导体制冷散热组件及大容量冰淇淋机。
背景技术
冰淇淋机的市场一直都是由压缩机冰淇淋机垄断,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制冷技术的突破及革新,半导体制冷技术整机产品开始向具有冷冻、深冷需求产品扩展,譬如半导体制冷冰淇淋机。随着半导体制冷冰淇淋的问世及大力推广,半导体冰淇淋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同时已经成为了系列化产品。半导体冰淇淋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深得喜爱。
同时随着半导体冰淇淋机越来越多客户的体验,反馈了一些更加人性化的宝贵建议,比如产品容量过小,导致冰淇淋机产能有限,不够吃,整机过重,等问题。半导体制冷与机械压制制冷不同,属温差制冷,内胆容积越大,负载冰淇淋原液越多,需要的制冷量就越大,产品的电功率增加,整个半导体制冷散热模块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开发大容量冰淇淋机就必须解决在有限空间内快速高效的散走热量;现有的半导体制冷散热模块散热和制冷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大容量冰淇淋机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半导体制冷散热组件,其巧秒的设置散热结构,使得在半导体散热组件有限安装空间内的散热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大容量冰淇淋机,其应用上述半导体散热组件后,可以让冰淇淋机在有限安装空间内具有更强制冷能力,配设更大容量的内胆,提升产能和使用舒适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导体制冷散热组件,其包括散热风扇和两个横向散热通道件,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和延伸端,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安装端和延伸端均设有气流口,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从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安装端的所述气流口贯穿至延伸端的所述气流口;所述散热风扇设有用于进风或出风的过风面;两个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安装端向所述散热风扇的同一过风面靠拢设置,两个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延伸端背离所述散热风扇向外延伸,使得一个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安装端的气流口与所述散热风扇的左侧的过风区域对接;另一个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安装端的气流口与所述散热风扇的右侧的过风区域对接。
更优的,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导热侧面贴合设有半导体制冷芯片。
更优的,所述散热风扇包括叶轮和与叶轮中部传动连接的驱动部。
更优的,两个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导热侧面靠拢设置,使得两个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延伸端倾斜向外延伸。
更优的,两个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的导热侧面之间设有倾斜夹角,所述倾斜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0度~180度。
更优的,所述横向散热通道件包括:翅片、贴合底板和导风板;所述贴合底板的一侧面为导热贴面,所述贴合底板的另一侧面与若干块所述翅片的一侧连接,所述导风板将若干块所述翅片另一侧封堵,使得所述贴合底板、若干块所述翅片和所述导风板拼接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2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盖板铆合加工模具
- 下一篇:一种基因调控网络的多因素模型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