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厢间减振装置及列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37788.4 | 申请日: | 202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5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马帅;柴盈盈;谭志成;乔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G11/18 | 分类号: | B61G1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厢 间减振 装置 列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厢间减振装置,包括:减振机构、设置在第一车厢上的第一支架和设置在第二车厢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为相邻车厢,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菱形伸缩连杆和减振器,所述减振器连接在所述菱形伸缩连杆上,所述菱形伸缩连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减振器可与菱形伸缩连杆一起拉伸或收缩,用于缓冲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之间的横向冲击。通过减振器与菱形伸缩连杆相结合,可以使得减振装置能够应对半径较小的弯道,提高行驶的极限。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厢间减振装置及列车。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会在车厢之间安装减振器来缓冲相邻两节车厢之间的横向冲击,提升车辆运行的平稳性。现有的减振器安装座安装在车体上,轨道车辆在转弯时受到减振器偏转角度和行程影响,使得无法适用在半径比较小的弯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车厢间减振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厢间减振装置,包括:减振机构、设置在第一车厢上的第一支架和设置在第二车厢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为相邻车厢,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菱形伸缩连杆和减振器,所述减振器连接在所述菱形伸缩连杆上,所述菱形伸缩连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减振器可与菱形伸缩连杆一起拉伸或收缩,用于缓冲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之间的横向冲击。
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间减振装置,通过将减振器与菱形伸缩连杆相结合,充分利用菱形伸缩连杆行程大、铰接处可绕铰链轴旋转的特点,增加了减振器的行程的同时增加了扭转角度,从而使得减振装置能够应对半径较小的弯道,提高行驶的极限。
进一步地,所述菱形伸缩连杆包括三个菱形连杆结构,所述三个菱形连杆结构由8条连杆组成,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节点,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五节点,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六节点,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交叉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在第二节点处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五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七节点,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六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八节点,所述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交叉于第三节点,所述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在第三节点处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八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节点,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七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九节点,所述第七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八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第四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四节点与第二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三连杆上第五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距离与第四连杆上第六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五连杆上第七节点到第三节点的距离与第六连杆上第八节点到第三节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七连杆与第八连杆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的长度相同;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上第五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距离与第一连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四连杆上第六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距离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六连杆上第九节点到第三节点的距离与第七连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五连杆上第十节点到第三节点的距离与第八连杆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的铰链轴连接,所述减振器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的铰链轴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四节点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7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
- 下一篇:风电场道路选线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