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4006.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0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波;赵鹏遥;钟云锋;任亚为;陈国栋;武斐;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20 | 分类号: | B60W20/20;B60W20/15;B60W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车辆 工作 模式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该混合动力车辆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基于整车功率分别测定串联工作模式以及并联工作模式下发动机的功率,然后基于发动机的功率测试串联最小比油耗和并联比油耗,然后根据不同的整车功率的测试结果绘制串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及并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当车辆实际运行时,根据串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和并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确定混动动力车辆工作模式的切换条件,该方法从发动机比油耗的角度出发可通过选择并联工作模式和串联工作模式中发动机油耗较低的工作模式,来最大效能的利用发动机高效区,从而降低整车的油耗,提升整车的经济性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蓄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设施的不足,使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混合动力汽车存在多种工作模式,不同工作模式的能量传递链和扭矩的传递路径均不同,其动力性能、经济性能、驾驶性能均不同,充分发挥每个工作模式的优势,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混合动力工作模式切换才能发挥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的优势,因此,混合动力工作模式切换条件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总成主要包括发动机、发电电机、驱动电机、离合器、动力电池等部件,发动机工作时主要有串联、并联两种工作模式。在现有公开的技术中,对于工作模式切换条件的控制着重于车辆的动力性能,典型的特征是根据车辆当前的加速度、加速踏板开度、需求功率与车辆的最大加速度、油门限值以及基准功率的对比的来确定的工作模式的切换条件,而对于经济性的考虑,在现有技术中鲜有描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以使混合动力车辆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增加对经济性的考虑。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工作模式切换方法,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发动机和电动机,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具有串联工作模式和并联工作模式,所述串联工作模式中,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和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传动连接,且所述发动机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并联工作模式中,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用于连接驱动桥;该混合动力车辆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S100:基于车速和轮端需求扭矩确定整车功率;
S110:基于所述整车功率,确定串联工作模式下的串联发动机功率;
S120:基于所述串联发动机功率确定所述串联工作模式下所述发动机运行的串联最小比油耗;
S130:基于所述整车功率,确定并联工作模式下所述发动机运行的并联比油耗;
S140:多次重复S100~S130以确定多个整车功率,且任意两个所述整车功率不相等,且对于每个所述整车功率分别确定对应的串联最小比油耗和并联比油耗;
S150:基于多个串联最小比油耗绘制串联工作模式下的串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所述串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为串联最小比油耗、车速以及轮端需求扭矩的相互关系;
S160:基于多个并联比油耗绘制并联工作模式下的并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所述并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为并联比油耗、车速以及轮端需求扭矩的相互关系;
S170:基于所述串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和所述并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确定混动动力车辆工作模式的切换条件。
作为混合动力车辆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切换条件包括:
根据混合动力车辆的当前的车速和当前的轮端需求扭矩,查询所述串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并获得对应的当前串联最小比油耗;
根据混合动力车辆的当前的车速和当前的轮端需求扭矩,查询所述并联整车油耗特性图谱,并获得对应的当前并联比油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4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