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双向充电机的控制方法及车载双向充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1711.6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娟;张波;宋继捷;宁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特锐德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7/00;B60L53/00;B60L5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胡明强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双向 充电机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双向充电机的控制方法及车载双向充电机,包括:响应于车载终端发送的充放电指令所指示的工作模式,根据工作模式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内的电流走向;基于母线的电压采样值和母线的基准电压,控制双向AC/DC变换器内的电流走向。本申请根据充放电指令所指示的工作模式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内的电流走向,根据母线的电压采样值和母线的基准电压,控制双向AC/DC变换器内的电流走向,从而平滑切换双向AC/DC变换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内的电流走向,取消不同算法的切换过程,因此能够减少传统充放电逆变时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载充电机充放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双向充电机的控制方法及车载双向充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车辆到电网(Vehicle-to-grid,V2G)的控制方法包括双向AC/DC控制器和双向DC/DC控制器,其中,双向AC/DC控制器包括母线电压控制、电网电流双闭环控制和锁相环PLL控制,当双向AC/DC控制器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时,双向AC/DC控制器工作在PWM整流状态,网侧电压和电流同相位;当双向AC/DC控制器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并网放电时,双向AC/DC控制器工作在PWM逆变状态,网侧电压和电流反相位;此种双向AC/DC控制方式在电池充电与并网放电时需要切换控制算法,无法做到实时平滑切换。
其中,双向DC/DC控制器包括母线电压控制,当双向DC/DC控制器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时通过PWM调制,在电池充电初始阶段采用恒流充电,当母线电压达到设定值后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恒压恒流切换之间采用滞环控制;当双向DC/DC控制器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并网放电时通过PWM调制,采用恒流放电,此种双向DC/DC控制方式在电池充电与并网放电时需要切换算法,无法实现平滑实时切换。
同时,传统的车辆到电网还有一种控制方法:对于V2G双向充电机功率变换器的拓扑为三相全桥PWM变换器及双有源主动桥式变换器,但是在电池充电和并网放电切换时也无法实现平滑切换。
因此,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切换电池充电和并网放电两种工作模式时,需要切换控制算法,无法实现平滑切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双向充电机的控制方法及车载双向充电机,旨在解决传统的车载双向充电机充放电时存在的无法实现平滑切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双向充电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载双向充电机,所述车载双向充电机包括双向AC/DC变换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
响应于车载终端发送的充放电指令所指示的工作模式,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内的电流走向;
基于母线的电压采样值和母线的基准电压,控制所述双向AC/DC变换器内的电流走向。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恒压充电模式、恒流充电模式和并网放电模式。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内的电流走向,包括:
当所述工作模式为恒压充电模式时,控制电池的基准电压为所述电池的限制电压。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内的电流走向,包括:
当所述工作模式为恒流充电模式时,控制电池的基准电压为所述电池的限制电压,控制电池的基准电流为所述电池的限制电流。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内的电流走向,包括:
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并网放电模式时,控制电池的基准电压为所述电池允许放电的最低电压,控制电池的基准电流为并网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特锐德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特锐德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1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