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磨床的工件智能夹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1022.5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0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曾珍;姚海彪;曾永忠;王艳苹;彭爱赣;刘升愿;王玉平;邹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27/02 | 分类号: | B24B27/02;B24B41/06;B24B55/06;B24B49/12;B24B4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黄攀 |
地址: | 34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床 工件 智能 夹持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磨床的工件智能夹持系统,包括机架,机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滑动座的两侧表面均固定有夹持组件,滑动座的内部设有回转组件,回转组件的执行端与位于滑动座内部的磁吸固定组件相连接;滑动座包括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的中空滑台,固定于中空滑台顶端内壁上的第一支撑条,以及位于第一支撑条两侧的第二支撑条;夹持组件包括固定于滑动座一侧表面的支撑台,固定于支撑台上表面的气缸,以及固定于两个气缸相互靠近一端的活塞杆上的安装盒。本发明能够带动工件在中空滑台上进行自动移动的同时,从工件的多个角度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进而提高夹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床技术领域,特别提出一种磨床的工件智能夹持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磨床是通过数控技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在磨床使用时,需要工件定位夹持装置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
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2302614.9)提出一种数控内圆磨床专用夹具,该产品包括磨床本体和夹具本体,磨床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槽,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夹具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丝杆,一种数控内圆磨床专用夹具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一丝杆的配合使用,第一伺服电机可带动第一丝杆与限位块快速连接,避免人工安装时夹具本体卡在磨床本体中,或夹具本体安装位置偏移,导致工件加工误差较大的情况发生,起到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夹具本体的效果,通过设置滑块,可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匀速夹紧工件,解决了人工锁紧无法有效控制力道的问题。
上述夹持装置,虽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匀速夹紧工件。然而,上述夹持装置仅通过丝杠带动限位块从工件的两端进行夹持。由于工件大多形式各异,因此限位块与工件之间的夹持面积有限,因此夹持力度较小,夹持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磨床的工件智能夹持系统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磨床的工件智能夹持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两侧表面均固定有夹持组件,所述滑动座的内部设有回转组件,所述回转组件的执行端与位于所述滑动座内部的磁吸固定组件相连接;
所述滑动座包括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的中空滑台,固定于所述中空滑台顶端内壁上的第一支撑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条两侧且等距固定于所述中空滑台顶端内壁上的第二支撑条;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滑动座一侧表面的支撑台,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表面的气缸,以及固定于两个所述气缸相互靠近一端的活塞杆上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内部固定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伸缩夹杆;
所述磁吸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回转组件的执行端相连接、且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条两侧的抬升架,固定于所述抬升架上表面的第二伸缩夹杆,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伸缩夹杆上表面的电磁铁;
所述工件智能夹持系统用于当夹持工件时,抬升架在回转组件的带动下进行上下回转,以带动工件在滑动座上表面进行平移,且通过电磁铁进行吸附固定。
进一步的,通过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有遮挡叶片,所述第一旋转轴贯穿中空滑台的壳体与动力组件的执行端相连接。可以理解的,通过遮挡叶片对磨床加工工件时飞溅的废屑进行遮挡,防止高温废屑进入至滑动座中而对滑动座中的工件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外周且位于中空滑台一端的转盘,以及通过转轴与所述转盘的底端转动连接的从动杆。可以理解的,该设置可使多个转盘通过从动杆进行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条的顶端、且通过第二旋转轴与所述中空滑台的壳体转动连接的转动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轴延伸至外部一端的主动旋转杆,所述主动旋转杆远离第二旋转轴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从动杆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该设置可使得转动板在抬升架的推动下进行旋转时,从动杆跟随转动板进行角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10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冰箱用超低温制冷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开裂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