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沉浸式喷射液冷电池热管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27496.2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1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范立云;陈雅;李奎杰;顾远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17;H01M10/6551;H01M10/6569;H01M10/6563;H01M10/6554;H01M10/656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浸 喷射 电池 管理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沉浸式喷射液冷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密封箱、储液罐、管式冷凝器、板式蒸发器,所述密封箱包括箱体,箱体上面为密封盖,箱体里充有冷却液,冷却液里放置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各相邻电池之间设置喷射支路,各喷射支路相通,各喷射支路的端部为喷射嘴,冷却液与加热器相通,箱体底部开设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出口连接出口管路,出口管路上设置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本发明实现了采用不同的循环路径,对不同温度下的电池模组进行热管理,并且能够更好解决各个电池模组狭缝间的温度集中现象,同时向上喷射的液柱下降时,还可以达到二次冷却的效果,增强了整个换热系统的换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交通运输领域,相比于传统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率,更低的噪音和更少的环境影响的优势。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动汽车能够作为清洁能源运输的期望,必须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尤其是电池的性能。电动汽车由于低廉的运营成本,高速和高能效的电池技术而成为最有前途的交通工具,其中电池热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最关键要素。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电池组电池的平均温度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其中电池组中单个电池组温度的变化小于5℃。当前,主要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为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相变材料冷却。在三者之中,液体冷却由于其散热效率高,结构体积小,温度均匀性好等优势成为了主流的电池热管理方式。
液体冷却通常分为两类,直接接触冷却和间接接触冷却。非直接接触式液冷需要在电池周围或者底部设置冷却管道,让冷却液在管道内循环流动,带走电池
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相较于间接冷却,直接接触式液冷将电池置于冷却介质中,冷却液体直接与电池模组接触,散热效果更好,电池模块温度均一性更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合直接接触液冷和沸腾蒸发冷却两者优势的一种半沉浸式喷射液冷电池热管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半沉浸式喷射液冷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密封箱、储液罐、管式冷凝器、板式蒸发器,所述密封箱包括箱体,箱体上面为密封盖,箱体里充有冷却液,冷却液里放置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各相邻电池之间设置喷射支路,各喷射支路相通,各喷射支路的端部为喷射嘴,冷却液与加热器相通,箱体底部开设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出口连接出口管路,出口管路上设置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一三通阀通过第一液泵连接储液罐,储液罐连接箱体底部的第二进口,第二三通阀分别连接管式冷凝器和板式蒸发器,管式冷凝器和板式蒸发器均连接第三三通阀,第三三通阀通过第二液泵连接箱体底部的第一进口。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还包括翅片盘管冷凝器,翅片盘管冷凝器的一端依次连接高压保护器、高压表、压缩机、低压表、低压保护器、板式蒸发器,翅片盘管冷凝器的另一端依次连接干燥过滤器、制冷电磁阀、膨胀阀,从高压保护器与翅片盘管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伸出支路与膨胀阀后的管路相连并连接板式蒸发器,高压保护器与翅片盘管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伸出的支路上设置热力电磁阀。
2、密封盖为带有翅片的密封盖。
3、箱体底部的出口与第一三通阀之间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液泵与箱体底部的第一进口之间设置第二电磁阀,储液罐与箱体底部的第二进口之间设置第三电磁阀。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采用了和电池模组直接接触的液冷冷却方式,相较于一般的液冷板这种间接接触方式,增强了换热效果,提高了电池模组温度的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7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