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击穿电泳漆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3198.8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御镐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5/44;C09D7/65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肖烜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击穿 电泳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耐击穿电泳漆,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色浆10‑20份、乳液30‑50份、去离子水20‑45份、微凝胶0.1‑3份。本体系中采用特定的色浆可以达到均匀分散的效果,并且所制备的电泳漆不会出现沉淀、絮凝等现象;且本体系中的乳液中采用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和特定的表面活性剂,不但可以使得到的漆膜具有较好的外观质量,还可以使制备的电泳漆在棱角锐角处的覆盖率优异,不会出现裸露部位,同时在电泳漆中加入特定的微凝胶能够使得电泳漆在转子的边角处也具有优异的耐高压击穿性能,尤其是可以经受1000V的高压而不被击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泳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击穿电泳漆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电泳漆,又称作电泳涂料,由于常规喷涂工艺的缺陷不断浮现,电泳的应用发展越来越广泛。随着电泳漆的不断更新换代,从阳极电泳漆到阴极电泳漆,从单组分电泳漆到双组分电泳漆,电泳漆的发展也促进了电泳涂装的发展,使电泳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喷涂技术。特别是阴极电泳漆的开发对其泳透力要求更高和更好的棱边覆盖效果。
但是由于阴极电泳漆在后期的高温烘烤过程中漆膜的流动性和润湿性的影响,会使得棱角锐角处的漆膜变薄,而这种情况下,当高电压存在时,很容易被击穿,从而造成短路,在使用时也会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转子的棱角边角会容易发生尖端放电的现象,在1000V的电压下约1-3秒就被击穿了,因而用于转子的电泳漆需要具有更优异的绝缘性能,能够耐1000V的高电压击穿,从而防止造成短路和安全问题。基于此,开发一种耐高电压击穿的电泳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耐击穿电泳漆,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色浆10-20份、乳液30-50份、去离子水20-45份、微凝胶0.1-3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击穿电泳漆还包括1-4重量份的助溶剂。
优选地,所述助溶剂包括乙二醇丁醚。
更加优选地,所述乙二醇丁醚购自尚志造漆(昆山)有限公司,型号为E-56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色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氧树脂10-20份、乙二醇丁醚8-20份、炭黑3-10份、高岭土15-25份、二氧化硅3-9份、二丁基氧化锡0.5-2份、水35-50份。
优选地,所述色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氧树脂12-18份、乙二醇丁醚10-15份、炭黑5-8份、高岭土18-22份、二氧化硅4-7份、二丁基氧化锡0.5-1份、水38-43份。
更加优选地,所述色浆为购自尚志精密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黑色色料,型号为E-5411L。
色浆在电泳漆体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分散性决定着电泳漆的性能,在现有的很多电泳漆制备中所使用的色浆不易分散,而导致电泳漆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沉淀,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使用效果,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在本体系中采用特定的色浆可以达到均匀分散的效果,并且所制备的电泳漆不会出现沉淀、絮凝等现象,申请人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色浆中的部分炭黑、二氧化硅可以嵌入到高岭土的网格层结构之中,从而可以整体运动并带动其他的炭黑和二氧化硅的分散,避免填料间的团聚,即避免了絮凝体的形成,从而不会使电泳漆发生沉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20-35份、表面活性剂0.5-6份、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8-15份、pH调节剂1-5份、去离子水40-50份、助剂3-5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的乳液粒径为0.05-0.2μm。
优选地,所述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的乳液粒径为0.1μm。
更加优选地,所述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购自上海磊铭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上涂牌6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御镐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御镐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31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后排座椅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基于膜上植绒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