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失效特性的非延期引信弹引传爆接口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7905.2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2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雨时;李俊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C19/00 | 分类号: | F42C19/00;F42C1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失效 特性 延期 引信 弹引传爆 接口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失效特性的非延期引信弹引传爆接口结构,包括弹体、引信体、传爆管、密封片、扩爆管和炸药装药,在传统弹体内的炸药装药药面上增设扩爆管,在传爆管与扩爆管之间预留有适当的轴向空间,在弹体侧壁圆周上均匀地开设数个向外前倾的通孔通向该轴向空间,轴向空间长度为3~50mm。引信空炸或瞬发触发作用失效落地或落水后,泥沙或水会通过该前倾通孔灌入传爆管与扩爆管之间的轴向空间内,阻断引信对扩爆管的起爆,使未爆弹药自失效,从而具备爆炸物安全处理特性。该传爆接口结构不影响既定弹引系统正常作用,不改变引信主要结构和原理(但传爆管尽可能减少装药并换用聚能结构有助于控制威力并降低附带爆炸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弹药安全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失效特性的非延期引信弹引传爆接口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引信由其传爆管直接引爆弹体内的炸药装药。只有个别大型战斗部由于炸药装药过多,需要在引信传爆管与弹体内炸药装药之间增设扩爆管以提高起爆可靠性。当引信空炸或瞬发触发作用失效而落地或落水之后,由于引信可能还处于解除保险状态甚至是待发状态,所以因引信作用失效而形成的未爆弹药仍是危险的,不能满足爆炸物处理安全性要求。以往解决爆炸物处理安全性,都是从引信着手,通过引信自毁、自失能和自失效等技术途径来实现。但自失能目前只适用于电发火引信,非电引信自毁设计需要专门的自毁机构,而自失效设计未见有普适性的原理和结构,并且引信三自设计使引信功能和结构更加复杂化,可靠性难以有效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失效特性的非延期引信弹引传爆接口结构,独立于引信之外,能较为普适、可靠地实现引信空炸或瞬发触发作用失效后的未爆弹药爆炸物处理安全性要求。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具有自失效特性的非延期引信弹引传爆接口结构,包括弹体、引信体、传爆管、密封片、扩爆管和炸药装药,在传统弹体内的炸药装药药面上增设扩爆管,在传爆管与扩爆管之间预留有适当的轴向空间,在弹体侧壁圆周上均匀地开设数个向外前倾的通孔通向该轴向空间,轴向空间长度为3~50mm。引信空炸或瞬发触发作用失效落地或落水后,泥沙或水会通过该前倾通孔灌入传爆管与扩爆管之间的轴向空间内,阻断引信对扩爆管的起爆,使未爆弹药自失效,从而具备爆炸物安全处理特性。该传爆接口结构不影响既定弹引系统正常作用,不改变引信主要结构和原理(但传爆管尽可能减少装药并换用聚能结构有助于控制威力并降低附带爆炸危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具有自失效特性的非延期引信弹引传爆接口结构比较简约,成本不会有显著增加。
(2)实用性强,主要适用于弹头空炸引信、弹头瞬发触发引信、弹身空炸引信、弹身瞬发触发引信、弹底空炸引信和弹底惯性触发引信,而不适用于各类延期触发引信和弹头惯性触发引信。
(3)弹头空炸引信、弹头瞬发触发引信、弹底惯性触发引信能适用,也有可能适用于弹身引信和弹底引信中的空炸引信,但不适用于延期触发引信和弹头惯性触发引信。对钢甲、岩石和混凝土等硬目标,不会有效果。但这类硬目标会直接碰损瞎火的弹头引信,使引信解体。因而对这类硬目标事实上已无爆炸物处理安全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应用于非旋转弹丸的具有自失效特性的非延期弹头引信弹引传爆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弹体、2为引信体、3为聚能传爆管、4为密封片、5为扩爆管、6为炸药装药,7为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结合图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失效特性的非延期弹头引信弹引传爆接口结构,适用于榴弹弹体、破甲弹弹体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