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中性小溶洞综合探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2183.1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3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深山;郜江俊;肖豹;蒋春桂;徐瑜洵;管致卫;郝云静;赵禹;曾乐;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S7/02;G01V3/1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中 溶洞 综合 探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中性小溶洞综合探测设备,包括用于探测的地质雷达和用于装载地质雷达的辅助移动装置,所述辅助移动装置上设置有平衡云台,所述地质雷达安装在平衡云台上;所述平衡云台包括装配支架,用于安装地质雷达;连接支架,与辅助移动装置装配;控制组件,设置在连接支架上,与装配支架联动,用于控制装配支架调整地质雷达平衡;联动组件,设置在装配支架和控制组件之间,用于配合控制组件驱动装配支架背向地质雷达偏转的方向转动。本发明能够让地质雷达在探测时减少地面不平整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集中性小溶洞综合探测设备。
背景技术
岩溶又称为喀斯特地貌,是水流对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的化学及物理作用所产生的地质现象,是溶沟、溶隙、溶洞、暗河等一系列现象的统称。我国碳酸盐岩层分布十分广泛,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203万km2,加上覆盖和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岩溶分布总面积达363万多km2,约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及西南片区。岩溶作用将使岩体结构及表观发生显著变化,改变了岩体周围的应力状态,严重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岩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由于水对可溶性岩石综合作用的复杂性,致使岩溶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在进行岩溶区工程地质勘探时,仅靠传统的常规方法难以探明其发育和分布情况。同时,由于目前对岩溶认识不足,其工程处理的方法也不完善,导致的工程事故频出,由此可见,工程建设前期选择合理的岩溶勘察方法是保证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目前工程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的常用技术采用物探、钻探方法,这些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容易将破碎带上集中发育的小裂隙、小溶洞误作规模较大的溶洞处理。因此现有技术大多采用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等进行探测,最后钻探、爆破对探测结果在进行验证,能够提高探测的准确度。
由于传统的地质雷达一般采用多人协助搬运发射机和接收机,效率低下,为此不少人提出了便携式的能够具有车载移动功能的地质雷达,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884616.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质雷达探测辅助装置,能够装载地质雷达并进行推动搬运,但是上述方案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需要探测的地面基本都不太平整,这样就会影响到地质雷达在探测时的信号发射角度,如果角度偏斜的过大,就会出现探测反馈的信号出现误差,进而导致探测不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性小溶洞综合探测设备,能够让地质雷达在探测时减少地面不平整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集中性小溶洞综合探测设备,包括用于探测的地质雷达和用于装载地质雷达的辅助移动装置,所述辅助移动装置上设置有平衡云台,所述地质雷达安装在平衡云台上;所述平衡云台包括
装配支架,用于安装地质雷达;
连接支架,与辅助移动装置装配;
控制组件,设置在连接支架上,与装配支架联动,用于控制装配支架调整地质雷达平衡;
联动组件,设置在装配支架和控制组件之间,用于配合控制组件驱动装配支架背向地质雷达偏转的方向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控制组件配合的转轴、与转轴配合的连杆、若干个设置在转轴和连杆之间的齿轮;所述齿轮均匀分布在转轴周围且与转轴啮合;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套接在齿轮的外部且与齿轮啮合,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装配支架安装,所述连接支架上上对应齿轮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连接支架装配,另一端与齿轮的轴承能够相对转动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杆与连接支架能够相对转动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2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洞形态勘探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雷达目标信号同步注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