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钢化剂、微晶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0019.7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6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倩倩;陈亚兵;许仁;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达力实业(赤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1/00 | 分类号: | C03C21/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侯武娇 |
地址: | 437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钢化剂 陶瓷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钢化剂、微晶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该化学钢化剂包括熔盐A和熔盐B,熔盐A和熔盐B物质的量之比为(1~9):(1~8);熔盐A包括硝酸钠和硝酸钾中的至少一种,熔盐B包括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钾、硫酸钾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两种。本发明通过特定种类的熔盐A、熔盐B按特定配比混合,得到熔点较高的混合熔盐,化学钢化剂的熔点高于500℃,且离子交换效率高,能对微晶陶瓷材料进行强化,进而能提高微晶陶瓷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用于制备电子产品的保护壳是,能提高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化学钢化剂、微晶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微晶陶瓷材料是一种导热高、不膨胀的新型复合材料,具备晶相和玻璃相组成的特殊复相结构。微晶陶瓷材料一般通过将玻璃相与其他添加剂混合,然后通过特定的压制烧结工艺制得,其结构致密均匀,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电学性质优良、膨胀系数可调、热稳定性好等优良性能。微晶陶瓷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应用于航天工业、建筑装饰、机械工业及电力电子工业等诸多领域,尤其在电子产品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例如能用于制备电子产品的保护壳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微晶陶瓷材料的机械性能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微晶陶瓷材料的机械性能,如强度、韧性等性能。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改进微晶陶瓷材料的压制烧结工艺来提高,但已经逐渐接近提升极限。一些技术人员提出采用化学钢化的方法对微晶陶瓷材料基体进行钢化增强,从而提高其机械性能。然而,现有的玻璃钢化技术中采用的钢化盐一般是以NaNO3或者KNO3为主盐,使用温度区间在350℃~500℃,在此温度下对微晶陶瓷材料基体进行钢化处理时,根本无法有效提高微晶陶瓷材料的机械性能。
因此,现有技术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学钢化剂、微晶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该化学钢化剂能对微晶陶瓷材料进行强化,进而能提高微晶陶瓷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化学钢化剂,所述化学钢化剂包括熔盐A和熔盐B,所述熔盐A和所述熔盐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1~8);
其中,所述熔盐A包括硝酸钠和硝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熔盐B包括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钾、硫酸钾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两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熔盐B包括氯化钠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一种,及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钾和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熔盐B包括第一熔盐与第二熔盐,所述第一熔盐选自氯化钠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熔盐选自碳酸钠及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所述第二熔盐选自硫酸钠及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第一熔盐和所述第二熔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2~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熔盐B包括第一熔盐、第三熔盐和第四熔盐,所述第一熔盐选自氯化钠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熔盐选自碳酸钠和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四熔盐选自硫酸钠和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第一熔盐、所述第三熔盐和所述第四熔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化学钢化剂还包括辅助添加剂,所述辅助添加剂选自氧化铝、硅酸钾、硅藻土、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熔盐A、所述熔盐B和所述辅助添加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1~8):(0.01~0.5)。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的化学钢化剂在制备微晶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达力实业(赤壁)有限公司,未经维达力实业(赤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00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