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产品生产用计量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1311.7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9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战士;段刚;陈艳丽;刘群中;马收;晁红岩;李强;侯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战士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3;G06T7/168;G06T5/10;G06T5/20;G06T5/40;G06Q50/02;G06N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463800 河南省驻***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产品 生产 用计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产品生产用计量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农产品生产技术领域,所述农产品生产用计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调节摄像机的快门为1/520s,在CCFL光源的光照环境下,使用帧速为22FPS连接采集66帧清晰的背景图像;步骤S2:对所获取的背景图像进行灰度处理;步骤S3:采用适应值函数fitness来评价灰度图像处理的质量,适应值越大,说明图像增强效果越好。本发明中,在农产品生产中,通过获取样品中,含有裂纹的种子在样品中的占比,去除了常规多尺度角点算法检测破损特征存在的冗余点,有效提高了多尺度下种子破损特征定位准确度,降低了迭代计算的时间复杂度,通过有效的计量检测,能够确定样品种子的发芽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产品生产用计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农作物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其种子质量进行检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小麦种子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方法”(专利号:CN111595713A),该专利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种子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与经济的发展,种子质量的好坏还决定着发芽率等问题,为了保证种子质量的达标及种子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农民种植过程中保证发芽率,需要对种子进行抽样检测,现有的检测方式通过肉眼观察;在肉眼观察过程中,因为种子体积小,单凭肉眼也无法判断种子的重量是否过轻,或者体积是否过于小,同时对于一些内部出现空心或未完全干燥的种子,单凭肉眼无法判断其优良,该专利实现在进行批量检测判断种子的好坏的同时,方便对出现异常坏种的一批种子进行逐个检测,从而方便计算种子的良品率,以及找到异常的坏种,但是,该专利仍存由一些不足之处,未能够直接判别出种子的表面是否发生破损,且在获取图像时,未能够考虑到补光灯光的影响,所获取源图像中的阴影难以消除,而且鲁棒性较差,导致对种子的摆放位置要求较高,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农产品生产用计量检测方法及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未能够直接判别出种子的表面是否发生破损,且在获取图像时,未能够考虑到补光灯光的影响,所获取源图像中的阴影难以消除,而且鲁棒性较差,导致对种子的摆放位置要求较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农产品生产用计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产品生产用计量检测方法,所述农产品生产用计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调节摄像机的快门为1/520s,在CCFL光源的光照环境下,使用帧速为22FPS连接采集66帧清晰的背景图像;
步骤S2:对所获取的背景图像进行灰度处理;
步骤S3:采用适应值函数fitness来评价灰度图像处理的质量,适应值越大,说明图像增强效果越好;
步骤S4:选取合适的滤波窗口,计算窗口里的像素的中值,进行边缘的检测;
步骤S5: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图像的融合;
步骤S6:根据角点特征检测,进行裂纹检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步骤S2具体为:
步骤S21:首选运用高斯混合模型对输入图像的灰度直方图进行建模;
步骤S22:然后采用高斯混合模型中的高斯成分的脚垫来分割灰度直方图;
步骤S23:根据输入图像直方图取件经粒子群优化得到的参数,将各区间灰度值转换到合适的输出区间,从而生成增强后的灰度图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步骤S5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战士,未经陈战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3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裤子
- 下一篇:新型血清分离胶用树脂、血清分离胶及它们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