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发酵黄浆水发酵秸秆生产养殖场垫床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3343.2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5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钱萍;王银昌;周峰;王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兴安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1/015 | 分类号: | A01K1/015;A01F29/02;A01F29/09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3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发酵 水发 秸秆 生产 养殖场 垫床料 方法 | ||
1.利用发酵黄浆水发酵秸秆生产养殖场垫床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发酵装置进行,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内置粉碎机构(11)的秸秆箱(1)、黄浆水箱(2)、驱动件(3)、由上轨道板(41)和下轨道板(42)组成的环形轨道(4)、活动设于环形轨道(4)内的环形框架(5),所述上轨道板(41)上开有与秸秆箱(1)底端接通的第一通口(43)以及与黄浆水箱(2)底端接通的第二通口(44),所述下轨道板(42)上开有第三通口(45),所述环形框架(5)内部分隔为若干个按环形依次排布的发酵框格(51),所述发酵框格(51)的上下端均为敞口设计,且分别与上轨道板(41)和下轨道板(42)滑动密封接触,所述驱动件(3)与环形框架(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通口(43)、第二通口(44)和第三通口(45)沿环形框架(5)的转动方向先后依次布置,且沿环形框架(5)的转动方向上,第一通口(43)和第二通口(44)之间仅相隔一个发酵框格(51)的距离,第二通口(44)和第三通口(45)之间相隔多个发酵框格(51)的距离;所述秸秆箱(1)和黄浆水箱(2)的底端均为敞口设计,且均与上轨道板(41)滑动密封接触,所述黄浆水箱(2)的底端设有渗透网(21),用于确保黄浆水透过而避免秸秆透过;
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将足量的秸秆预先装入秸秆箱(1)中进行粉碎,将足量的黄浆水预先装入黄浆水箱(2)中,通过驱动件(3)带动环形框架(5)沿环形轨道(4)转动,通过控制器设定环形框架(5)的转动周期时间T以及转动角度Α,控制驱动件(3)驱动环形框架(5)每相隔周期时间T转动一次,且每次转动角度均为Α,所述转动周期时间T与沿环形框架(5)的转动方向上第二通口(44)和第三通口(45)之间相隔发酵框格(51)的个数N、秸秆最佳的发酵天数D之间满足公式D=T·N,转动过程中秸秆箱(1)内的秸秆落入依次经过第一通口(43)位置的发酵框格(51),黄浆水箱(2)内的黄浆水渗入依次经过第二通口(44)位置且装满有秸秆的发酵框格(51)中,使得秸秆与黄浆水混合以进行密封发酵,且转动至第三通口(45)位置处的发酵框格(51)内的秸秆恰好完成发酵,形成垫床料并由第三通口(45)下落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酵黄浆水发酵秸秆生产养殖场垫床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板(41)和下轨道板(42)的内部铺设有电热机构(46),用于对发酵框格(51)内部进行加热,上轨道板(41)上间隔设有若干个自动泄压机构(47),用于在发酵框格(51)内气压超过阈值时自动排气泄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酵黄浆水发酵秸秆生产养殖场垫床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角度Α为相邻发酵框格(51)与环形框架(5)中心点连线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兴安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兴安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3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