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ATC系统和iTWR系统联合运行的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81140.X | 申请日: | 2021-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东;杨志;张军;侯昌波;郝育松;惠文晓;蒲可洪;范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民航空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8G5/00 | 分类号: | G08G5/00;H04L12/24;H04L12/93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钟继莲 |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atc 系统 itwr 联合 运行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ATC系统和iTWR系统联合运行的系统,包括ATC系统、iTWR系统和中间件系统。本发明有下述优点:(1)iTWR和ATC两套系统的采用核心连接方式,使其数据可以相互流通,从根本上保证了两套系统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2)极大提高了系统间数据交互的充分性,两套系统可以采用同一套数据,管制员既可以在ATC系统操作,也可以在iTWR系统中操作,提高了管制操作的便捷性和流畅度。(3)缩短了系统的升级开发周期,iTWR和ATC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不再依靠接口文档进行约定,在系统新功能的开发中,可以直接使用对方系统内部现有的数据定义,将大大缩短开发、联调和测试的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中交通管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ATC系统和iTWR系统联合运行的系统。
背景技术
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Air Traffic Control System,以下简称ATC系统),作为空管部门实施对空指挥的核心系统,为空中交通管制员提供空中飞行态势的显示和各种飞行冲突及各种异常的告警,通过处理飞行计划和动态电报,为空中交通管制员提供飞行计划动态相关信息以及管制手段的集成系统。
集成塔台系统(Intergrated Tower System,以下简称iTWR系统),一种适用于空管塔台部门的管制指挥系统,集成了塔台管制所需的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高级场面引导、塔台电子进程单、数字空管、协同放行、气象、灯光控制等多套系统的功能,能同时为塔台管制员提供空中、场面态势显示及各种飞行、场面冲突的告警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新一代塔台管制指挥系统。
飞行计划数据,即一架航空器所表示的数据,包含如航班号、起飞机场、目的机场、执行日期、起飞时间、落地时间、机型、机号、尾流、机载设备等若干要素。
运行环境数据,主要包含跑道状态、空域状态等数据。
ATC系统和iTWR系统均为空管部门的管制指挥系统,ATC系统主要面向空管的区调、进近部门,为高空、中低空的航空器提供管制服务,iTWR系统主要面向空管塔台部门,为低空、场面航空器及车辆提供管制服务。
在同时有ATC系统和iTWR系统的机场,离港航空器先由iTWR系统提供管制服务,起飞后由ATC系统提供管制服务,直到航空器飞出本区域;进港航空器先由ATC系统提供管制服务,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再由iTWR系统提供管制服务,直到航空器在停机位上停好。
在为航空器提供管制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是准确、连续的,比如同一条飞行计划数据在ATC系统和iTWR系统中应当是一致的,运行环境数据在ATC系统和iTWR系统中也应当是一致的,否则易造成管制差错从而引起运行风险,而且两套系统的功能均要能很好的满足现在及将来的功能扩展。
ATC系统和iTWR系统通常是两套独立的系统,要保持系统间飞行计划数据和运行环境数据的一致性,传统的方式是:ATC系统和iTWR系统约定数据同步的接口,通过该接口,iTWR系统单向接收ATC系统输出的飞行计划数据和运行环境数据。
上述传统技术的缺点及产生原因是:
(1)系统间数据交互不充分:数据同步方式是iTWR系统单向接收ATC系统输出的数据,导致管制员在iTWR系统中所做的数据修改无效,需要在ATC系统中修改方可生效。而空管塔台部门又主要是以操作iTWR系统为主,这样不利于塔台管制员的正常操作,增加了管制操作的复杂度。
(2)系统功能的升级周期长:两套系统间依靠约定的接口文档进行数据交互,如果业务功能发生改变,需要先修改接口文档,双方再进行修改、联调和测试,导致开发周期过长。
(3)有潜在的运行及升级维护风险:数据同步业务功能,两套系统间的数据同步功能是严格按照接口文档进行的,如果其中一套系统有功能扩展的升级,则另一套系统也必须进行升级,否则极有可能导致数据同步错误,带来运行风险。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民航空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未经成都民航空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11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