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行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4336.6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7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南;陈国栋;王雪竹;刘蕾;邓志燕;余冰;吴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55/38;F16L55/40;F16H7/02;F16H7/08;B62D61/10;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行走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道行走装置,其包括:气缸本体;上驱动行走部件,通过上支架设置于气缸本体的上侧,其包括上主动轮、上从动轮、连接上主动轮和上从动轮的上传动带,以及驱动上主动轮的上电机;以及下驱动行走部件,通过下支架设置于气缸本体的下侧,其包括下主动轮、下从动轮、连接下主动轮和下从动轮的下传动带,以及驱动下主动轮的下电机;其中,气缸本体设有两个气缸,两个气缸分别设有向上下两侧伸出的两个活塞杆,两个活塞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上下驱动行走部件,当气缸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工作时,两个活塞杆通过同步机构带动上下驱动行走部件同步上下运动,上下驱动行走部件的上下主动轮和上下从动轮顶在管道内壁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在管道内部行走的管道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各种管道存在弯角、变径、或者布置方式水平或者竖直的各种工况,当管道内部出现裂纹、腐蚀、或者管道中存在异物时,为了查明管道内部的具体情况,通常需要采用管道行走装置进入管道内部,通过管道行走装置上携带的视频设备等对管道内部情况做详细的评估,再确定如何实现下一步对管道内部的修复工作。
但是,在管道行走装置在管道内部爬行的过程中,因为管道可能存在连续的直径变化,需要管道行走装置具有高度变化的能力去适应管道内部直径的变化,同时又要保证管道行走装置上设置的行走轮对管道内壁始终保持一定的压力,才能保证管道爬行载体具有足够的驱动力。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通过性的管道行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较高通过性的管道行走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行走装置,其包括:
气缸本体;
上驱动行走部件,通过上支架设置于气缸本体的上侧,其包括上主动轮、上从动轮、连接上主动轮和上从动轮的上传动带,以及驱动上主动轮的上电机;以及
下驱动行走部件,通过下支架设置于气缸本体的下侧,其包括下主动轮、下从动轮、连接下主动轮和下从动轮的下传动带,以及驱动下主动轮的下电机;
其中,气缸本体设有两个气缸,两个气缸分别设有向上下两侧伸出的两个活塞杆,两个活塞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上下驱动行走部件,当气缸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工作时,两个活塞杆通过同步机构带动上下驱动行走部件同步上下运动,上下驱动行走部件的上下主动轮和上下从动轮顶在管道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管道行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安装在气缸本体上的第一同步杆和第二同步杆、固定在上支架上的第一同步齿条,以及固定在下支架上的第二同步齿条,其中,第一同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二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带轮,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一同步齿条和第一同步齿轮啮合,第二同步齿条和第二同步齿轮啮合,第一同步齿条和第二同步齿条的运动带动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同时转动。
作为本发明管道行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气缸本体设有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二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齿条和第二同步齿条与气缸本体之间分别通过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二直线导轨连接。
作为本发明管道行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气缸本体上设有调整第一同步带松紧程度的第一同步带张紧轮,以及调整第二同步带松紧程度的第二同步带张紧轮。
作为本发明管道行走装置的一种改进,在所述活塞杆向上下两侧伸出过程中,所述第一同步齿条和第二同步齿条在上下伸出的过程中齿数相同。
作为本发明管道行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同步齿条和第二同步齿条的顶端分别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一同步齿条和第二同步齿条通过安装座对应连接在上下驱动行走部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43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