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蛇纹石制备水玻璃和白炭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3676.7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4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喜云;张宗;高凌宇;苑占永;吴玉楼;伍玲龙;陈莹丽;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夏建龙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187 | 分类号: | C01B33/187;C01B33/3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盛武生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蛇纹石 制备 水玻璃 炭黑 方法 | ||
1.一种利用蛇纹石酸浸渣制备水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蛇纹石酸浸渣粉进行湿式磁选处理,分离得到渣A;湿式磁选过程的磁场强度为0.5T-1.0T;
步骤(2):
对渣A进行逆流酸洗,随后进行水洗,得到渣B;
步骤(3):
将渣B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进行碱溶反应,随后经固液分离,获得粗水玻璃;
步骤(4):
将粗水玻璃依次进行活性炭-石英砂两级过滤,制得精制水玻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蛇纹石酸浸渣制备水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蛇纹石酸浸渣的粒径为100-200目;
优选地,湿式磁选处理的介质为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蛇纹石酸浸渣制备水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逆流酸洗阶段使用的酸液为无机强酸溶液;
优选地,所述的酸液为盐酸、硫酸及硝酸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的酸液的浓度为0.5-1mol/L;
优选地,逆流酸洗阶段的温度为70℃-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蛇纹石酸浸渣制备水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水洗至滤液的pH为6.5-7,酸盐含量小于0.5%;
水洗阶段的温度为70℃-80℃;
优选地,水洗后经过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的渣B。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蛇纹石酸浸渣制备水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10-15%;
优选地,碱溶反应的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为60-90min;
优选地,碱溶反应的液固比为2.5-3.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蛇纹石酸浸渣制备水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粗水玻璃溶液经沉降后在进行所述的两级过滤;
优选地,所述的沉降步骤为自然沉降、重力沉降或离心沉降;
优选地,活性炭碘值为800-1000mg/g,亚甲基蓝值≥120mg/g;
优选地,石英砂为纯度达到99.9%的高纯石英砂。
7.一种利用蛇纹石酸浸渣制备水玻璃并联产白炭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方法制得所述的水玻璃溶液,随后对其进行酸化处理,固液分离得到白炭黑。
8.如权利要求7利用蛇纹石酸浸渣制备水玻璃并联产白炭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玻璃溶液加水稀释得到底液,向底液中加酸进行第一段酸化至溶液的pH为10-10.5;随后加入乙醇,加酸进行第二段酸化至开始形成沉淀,静置后继续加酸进行第三段酸化直至溶液的pH控制在8~8.5;搅拌反应,随后加酸进行第四段酸化至体系的pH小于7,保温陈化,随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制得所述的白炭黑。
9.如权利要求8利用蛇纹石酸浸渣制备水玻璃并联产白炭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液中,以SiO2的质量分数计为5wt%-15wt%;
优选地,乙醇的添加量为底液重量的1wt%-3wt%;
优选地,第一段酸化、第二段酸化过程的搅拌转速为300-400rpm;
优选地,第二段酸化后静置10~20min,随后进行第三段酸化;
优选地,第三段酸化以及搅拌反应阶段的搅拌转速为200-250rpm;
优选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0.5~1h;
优选地,第四段酸化至体系的pH为5.0-6.0;
优选地,陈化过程的温度为70~90℃;
优选地,陈化的时间为20-30min;
优选地,第一段酸化~第四段酸化所采用的酸为无机强酸,优选为盐酸、硫酸溶液;优选地,无机强酸的酸浓度为5~20wt%。
10.如权利要求8利用蛇纹石酸浸渣制备水玻璃并联产白炭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为喷雾干燥;优选为离心喷雾干燥、压力喷雾干燥或气流喷雾干燥;
优选地,喷雾干燥的温度为400-600℃;
优选地,喷雾干燥的时间为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夏建龙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未经北京华夏建龙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36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