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合器分离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2530.0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桂经良;刘楠楠;乔杰;毕继明;修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8/06 | 分类号: | F16D4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颖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分离 控制 方法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分离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提供的离合器分离的控制方法,在进行离合器分离控制过程中,当离合器达到完全分离状态之后,将离合器分离行程延长一段距离,然后将离合器回退至完全分离位置范围内,这样就使得离合器达到完全分离状态之后可以及时执行后续控制策略,并且离合器回退至完全分离位置范围内时已经完成了离合器执行机构作用力的减小过程,因此,在离合器接合控制过程中就可以大大提高离合器接合指令的响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分离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具有自动离合器系统的车辆动力总成中,离合器执行机构及其操纵机构具有多个各种类型的运动副,各运动副间不但起到传递或改变离合器分离驱动力的作用,同时,各运动副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阻碍了分离运动的高效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例具有9个运动副,运动副产生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其对离合器接合指令的响应产生的影响不能忽略。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自动离合器系统的控制过程中将这部分摩擦力产生的影响进行规避。
请参考图1,离合器从动盘05是通过膜片弹簧04变形产生的弹性力将从动盘05压紧在飞轮06与压盘02之间的。压盘02通过可以传递轴向力并可以变形的弹性钢片与压盘盖03连接在一起的,压盘盖03与飞轮06固定连接。当分离离合器时,执行机构01输出的力通过操纵机构克服膜片弹簧04的变形力使膜片弹簧04继续变形,压盘02便在弹簧钢片的作用下实现分离。膜片弹簧可以替换为螺旋弹簧。膜片弹簧与螺旋弹簧的区别主要在于弹性力与形变的关系,具体可以参考相关技术资料。
现有技术在离合器分离控制过程中,当系统检测到离合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信号达到完全分离位置带后,关闭进气阀,结束分离行程,并将离合器当前状态置为完全分离状态。当离合器执行机构进行接合动作时,控制器控制放气阀开启放气,使得离合器执行机构作用力持续降低,当该作用力降低至膜片弹簧弹性力与运动副静摩擦力的差值之后,离合器接合行程才能真正开始,而作用力的减小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是离合器接合控制过程中响应延迟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现有的离合器的控制过程影响了离合器接合指令响应性。
因此,如何提高离合器接合指令响应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分离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提高离合器接合指令的响应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合器分离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输出离合器分离指令并获取离合器当前位置,进入下一步骤;
判断离合器当前位置是否大于等于完全分离位置范围的极小值,如果是,则继续输出离合器分离指令并获取离合器当前位置,并进入下一步骤;如果否,则返回上一步骤;
判断离合器当前位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分离位置,如果是,则停止输出离合器分离指令,并进入下一步骤;如果否,则继续输出离合器分离指令并获取离合器当前位置,以及重复本步骤;其中,预设分离位置大于完全分离位置范围的极大值;
输出离合器接合指令并获取离合器当前位置,进入下一步骤;
判断离合器当前位置是否在完全分离位置范围内,如果是,则停止输出离合器接合指令;如果离合器当前位置大于完全分离位置范围的极大值,则返回上一步骤。
优选地,所述判断离合器当前位置是否在完全分离位置范围内的步骤包括:
判断离合器当前位置是否小于等于完全分离位置范围的极大值,如果是,则进入下一步骤;如果否,则返回所述输出离合器接合指令并获取离合器当前位置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2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