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铬硅系薄膜电阻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2034.7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0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尚洁;杨永峰;张万垚;李林;折宇;陈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49/02 | 分类号: | H01L4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铬硅系 薄膜 电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薄膜电阻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铬硅系薄膜电阻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二氧化硅绝缘层;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二氧化硅绝缘层上先沉积铬硅电阻层,再沉积钛钨层;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钛钨层上沉积二氧化硅层,作为硬掩膜;在硬掩膜上完成电阻图形的制备;对二氧化硅层进行刻蚀,形成硬掩膜窗口;使用强氧化溶剂对硬掩膜窗口的钛钨层进行去除;对铬硅电阻层进行干法预刻蚀;使用湿法化学腐蚀法对铬硅电阻层进行腐蚀,得到铬硅系薄膜电阻。使用硬掩膜作为刻蚀阻挡层可解决湿法腐蚀的侵蚀问题,使用干法预刻蚀解决湿法腐蚀速率非线性变化的问题,可有效控制电阻图形的宽度、长度,提高电阻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电阻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铬硅系薄膜电阻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同的扩散电阻和注入电阻无法满足实际的产品需求,高精度薄膜电阻在模拟集成电路的需求进一步提高。金属薄膜电阻相对于扩散和注入电阻具有更低的温度系数、较小的寄生参量和较宽范围的薄层电阻值,电阻精度较高。
目前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对于铬硅系电阻(Cr-Si)10μm以下的宽度尚无成熟有效的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铬硅系薄膜电阻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10μm以下宽度铬硅系电阻(Cr-Si)无法制备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铬硅系薄膜电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衬底上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二氧化硅绝缘层;
S2、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二氧化硅绝缘层上先沉积铬硅电阻层,再沉积钛钨层;
S3、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钛钨层上沉积二氧化硅层,作为硬掩膜;
S4、在硬掩膜上完成电阻图形的制备;
S5、对二氧化硅层进行刻蚀,形成硬掩膜窗口;
S6、使用强氧化溶剂对硬掩膜窗口的钛钨层进行去除;
S7、对铬硅电阻层进行干法预刻蚀;
S8、使用湿法化学腐蚀法对铬硅电阻层进行腐蚀,得到所述铬硅系薄膜电阻。
进一步,在S8后,对铬硅系薄膜电阻进行后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干法去胶工艺去除表层二氧化硅绝缘层上的光刻胶;
(2)采用湿法有机清洗,对残留光刻胶及S7中干法预刻蚀产生的聚合物进行去除。
进一步,S8中,湿法化学腐蚀法采用的溶液为硝酸、氢氟酸和水的混合液。
进一步,强氧化溶剂的温度为30℃~80℃。
进一步,二氧化硅绝缘层的厚度为1~2μm。
进一步,铬硅电阻层的厚度为
进一步,钛钨层的厚度为
进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法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法,射频功率在300W~2000W,温度在350℃~500℃。
进一步,物理气相沉积法具体为:功率源采用直流源、中频源或射频源,功率控制在100~2000W。
本发明还公安颗粒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铬硅系薄膜电阻,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衬底、二氧化硅绝缘层、铬硅电阻层、钛钨层和硬掩膜;所述铬硅系薄膜电阻的宽度为5~8u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20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