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汽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8580.3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叶小锋;蔡少花;孙银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瑞奇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4 | 分类号: | B60L58/24;B60L58/26;B60K1/04;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徐志鑫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汽车 传感器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效汽车传感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下侧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呈方型结构均匀开设有多个散热槽,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的安装接头的安装槽,所述蓄电池的外侧套设有温度监测模块,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散热模块,且该散热模块通过设置于底座内部的传动机构进行调节。通过设置在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壁上的呈包裹状的传感器触点框架,在汽车实际的行驶过程中,能够保证设置的多个温度传感器的触点与处于振动环境下的蓄电池之间的稳定接触,并且通过设置在框架上的传动机构配合散热模块的设置,能够对触点弹片处进行散热,具有较高的自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效汽车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现有的汽车中,特别是兴起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都是采用电力作为动力输出的来源,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对蓄电池的运行状态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新能源汽车中的蓄电池的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对蓄电池运行时的温度进行有效实时的监控,由于监测过程中汽车处于行驶状态中,因此如何确保传感器的输入端始终能够与蓄电池的外壁间的良好接触,并且实现多点位的温度监测是现阶段中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高效汽车传感器,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传感器的输入端不能够与蓄电池的外壁间的良好接触,并且不能够实现多点位的温度监测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高效汽车传感器,包括用于安装蓄电池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下侧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呈方型结构均匀开设有多个散热槽,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的安装接头的安装槽,所述蓄电池的外侧套设有温度监测模块,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散热模块,且该散热模块通过设置于底座内部的传动机构进行调节;该温度监测模块包括设置于外壳体上侧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以及设置于底座内部的第二温度监测机构,且所述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通过两侧设置的连接板构成对蓄电池包裹的框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包括设置于蓄电池上侧外壁上的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与固定连接在外壳体一侧的主轴转动连接,且该主轴的两端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外壳体内部连接固定,所述卡接板上远离主轴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卡接块,所述卡接板与蓄电池中部之间呈方型结构安装有多个圆型弹片,且该圆型弹片与蓄电池上端外壁弹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外壁远离主轴的一侧设有与卡接块相互卡接的卡扣,且该卡扣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的下端均与设置的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该连接板分别与外壳体以及底座的内壁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温度监测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内部的移动块,该所述移动块由两个交叉设置的移动板组成,且其中一个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连接固定,两个所述移动板的上侧外壁呈对称结构固定安装有两个弧型弹片,且该弧型弹片的外壁与蓄电池的下端外壁弹性接触,两个所述移动板的下端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三弹性件与底座内壁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分别设置于散热槽内部且呈对称结构的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匀开设在散热槽内壁上的限位槽滑动配合,且两个所述滑块的中部之间呈线性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散热片,且所述散热片与滑块之间通过连接块在沿散热片的轴线方向上保持相对滑动,所述散热片的下端通过连接轴与散热槽内壁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瑞奇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瑞奇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85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验科防污染样本储存装置
- 下一篇:自适应尾气吸附策略定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