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口腔粘膜爆珠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56277.X | 申请日: | 2021-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6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罗二龙;杜连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槟榔宝商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06 | 分类号: | A61K9/06;A61K31/715;A61K47/10;A61K47/26;A61K47/36;A61K47/42;A61K47/44;A61P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421000 湖南省衡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口腔粘膜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口腔粘膜爆珠,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材料组成:明胶8~35%,海洋多糖0.1~5%,甘油1.5~10%,山梨糖醇0.2~3%,醋酸酯淀粉0.5~5%,植物精油1~8%,余量为纯化水。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一种修复口腔粘膜爆珠的制备方法,将明胶、甘油与纯水混合加热得到爆珠的外壁材料,将海洋多糖、山梨糖醇、醋酸酯淀粉、植物精油混合搅拌经滴制成型、干燥得到爆珠夹心颗粒,再将其融入外壁材料即得成品。本发明制备的爆珠具有减轻口腔内粘膜的损伤,能在口腔内形成保护膜,对损伤的口腔粘膜具有修复作用,且不影响口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槟榔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修复口腔粘膜爆珠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树的种子,产自东南亚地区。我国引种栽槟榔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主产于海南、台湾等省份和地区。槟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槟榔除作为药材使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是作为食品咀嚼,由于槟榔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鞣质、红色素等成分,具有驱虫、消食、降压、驱寒、去瘴气、抗病原微生物和提神等功效,所以槟榔食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目前,槟榔是继口香糖、香烟之后的第三大口腔嗜好品,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估计有6亿人有嚼食槟榔的习惯。
在槟榔制备过程中需要点卤,卤水碱液的摄入会出现口腔烧口现象,大量食用会损伤口腔内的粘膜,导致病变发展成口腔疾病,甚至是口腔癌,对口腔健康存在很大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槟榔对口腔内粘膜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修复口腔粘膜爆珠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修复口腔粘膜爆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材料组成:明胶8~35%,海洋多糖0.1~5%,甘油1.5~10%,山梨糖醇0.2~3%,醋酸酯淀粉0.5~5%,植物精油1~8%,余量为纯化水。
具体地,所述植物精油为橄榄油或亚麻籽油。
本发明公开了上述一种修复口腔粘膜爆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明胶、甘油倒入纯化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
S2.将上述步骤S1中制备得到的混合物A过滤得到混合物B;
S3.将上述步骤S2中制备得到的混合物B加热煎煮得到凝胶原料C;
S4.称取海洋多糖、山梨糖醇、醋酸酯淀粉、植物精油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D;
S5.将上述步骤S4中得到的混合物D均匀搅拌后干燥得到爆珠夹心胚料;
S6.将上述步骤S5中制备得到的爆珠夹心胚料称重分粒,再滴制成型经干燥得到爆珠夹心颗粒;
S7.将上述步骤S6中制备得到的爆珠夹心颗粒采用上述步骤S3中制备得到的凝胶原料C包裹制得爆珠;
S8.将上述步骤S7中制备得到的爆珠进行筛洗、拣丸得到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过滤为80~120目。
又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加热温度为70℃~90℃。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的搅拌速度为100~200r/min,所述搅拌时间为20~40min。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滴制成型温度为15℃~24℃,所述干燥温度为20℃~28℃,所述干燥时间12~1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槟榔宝商贸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槟榔宝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62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