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绿氢能源系统利用效率的热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7336.7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4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罗坚;谭轶童;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毅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029 | 分类号: | H01M8/04029;H01M8/04007;H01M8/04082;H01M8/04089;H01M8/0656;C25B1/04;C25B9/19;C25B9/65 |
代理公司: | 上海熠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2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能源 系统 利用 效率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绿氢能源系统利用效率的热管理系统及方法,所述热管理系统设置在储氢装置和氢能利用系统之间;包括设置在主循环管道上的第一泵、散热装置、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第一泵、第一热交换器分别通过支路管道与第二泵的两端连接;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储氢装置的底部连接,第一泵设置在靠近储氢装置的一端;所述散热装置、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主循环管道上,散热装置、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均设置在第一泵与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第一热交换器还与氢能利用系统连接。本发明通过储氢装置的压力和温度管理,以及设置旁路的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整个绿氢能源系统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氢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绿氢能源系统利用效率的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造成了地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有望缓解由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然而,由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其无法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是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能源储存和传输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氢气由于具有便携性、可大规模长期贮存的优势,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储能媒介之一。目前氢储能方式有压缩氢气储能、液氢储能、甲基环己烷和氨等液态氢化物储能、金属氢化物储能。前两种是物理储能,后两种是化学储能。压缩氢气是最流行的的储能方法,通常应用在燃料电池汽车里。它的缺点是体积能量比低,在70MPa下大约为~4kg/100L;高压下的安全问题;加压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例如加压到70MPa大约需要消耗氢气总能量的13%。液氢的能量密度更高,可达7kg/100L,也可商用于大规模运输。液氢的缺点是液化温度低(-253℃),需要消耗氢气总能量的30%以上;安全问题;氢气容易蒸发而不适于长期贮存。甲基环己烷可通过甲苯加氢获得,在室温室压环境下以液态贮存,密度大约5kg/100L。甲基环己烷可采用现有的汽油输送管道运输,缺点是脱氢过程中大约需要消耗氢气总能量的30%;需要纯化过程;以及有监管要求。液氨的优势也是可以采用现有的管道运输,其中氢的密度可达11kg/100L,含量为17.7wt.%,体积能量密度比更高。液氨储能的缺点是氨的合成、脱氢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纯化过程;以及有监管要求。金属氢化物储能是一种固态储氢方法,它的优势是高的体积能量比(~10kg/100L),超高纯度,移动部件少,接近于室温下运行,可靠性高,脱吸附过程能量消耗少,监管要求不高、运维成本不高等。其缺点是重量能量比低,大约1-2wt.%。除了由于重量原因移动不便以外,金属氢化物储能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地区是最实际的储能方式。
一般地,电制氢的能量转换效率为75%左右,氢发电的能量转换效率为46%左右,因此,电-氢-电的整个能量转换效率约为35%左右。为了提高整个绿氢能源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法和系统,但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申请号为CN201310576349.5的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利用即时制得的氢气进行发电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制氢子系统、发电子系统、收集利用子系统,制氢子系统、发电子系统、收集利用子系统依次连接;制氢子系统利用甲醇水制备氢气,将制得的氢气通过传输管路实时传输至发电子系统用于发电;收集利用子系统连接发电子系统的排气通道出口,从排出的气体中收集氧气,或利用收集到的氧气供制氢子系统或/和发电子系统使用。本发明可收集发电子系统排出的余气,并从中提取出氢气、氧气、水,氢气、氧气可以燃烧放热,为发电子系统提供热能,水可以传输至制氢子系统循环利用,系统不需要额外的水源。本发明可以提高系统发电的效率,节省能源。该方法是利用收集的余气,分别提纯氢气、氧气,燃烧后产热,为发电子系统提供热能,说明氢气发电的利用效率不高,氢气并没有尽可能地转化为高品位的电能,另外余气提纯为氢气和氧气也需要消耗能量。这两方面是这个专利的缺陷所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毅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毅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7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