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及船舶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42648.9 | 申请日: | 2021-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3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吕松;许至琦;卢骏风;杨峥博;邓毅戎;杨寒晨;钟奇轩;苏昊泽;钱作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25B21/02;H02N1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 地址: | 43006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余热 回收 系统 船舶 | ||
1.一种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热装置(100),所述集热装置(100)内具有用于供尾气通过的通道(110);
至少一个热电模块(200),所述热电模块(200)设置于所述集热装置(100)的外表面;
换热管(300),所述换热管(300)设置于所述热电模块(200)远离所述集热装置(100)的外表面的一端,所述换热管(300)具有进水端(310)和出水端(320),所述进水端(310)用于与水源相连;
三通阀(400),所述三通阀(400)具有入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出水端(320)相连,所述第一出水口用于与船舶的用水端相连,所述第二出水口用于与船舶制冷系统相连;
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热电模块(200)电连接,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热电模块(200)之间设置有供电开关;
船舶航行时,断开所述供电开关并将所述三通阀(400)的出水端切换至所述第一出水口,此时处于发电模式,通过所述集热装置(100)与尾气发生热交换以收集尾气中的余热,通过所述换热管(300)与所述热电模块(200)远离所述集热装置(100)外表面的一端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热电模块(200)的两端形成稳定的温度差,从而使所述热电模块(200)利用塞贝克效应进行发电,其中,所述换热管(300)内的水被所述热电模块(200)远离所述集热装置(100)外表面的一端加热后输送至船舶的用水端供船舶上的人员使用;船舶停航时,接通所述供电开关并将所述三通阀(400)的出水端切换至所述第二出水口,此时处于制冷模式,通过所述供电装置为所述热电模块(200)供电,从而使所述热电模块(200)利用珀耳帖效应对所述换热管(300)内的水进行制冷,进而使所述换热管(300)内的水输送至船舶制冷系统的冷媒管辅助船舶制冷系统进行制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10)具有进气端(111)与排气端(112),所述排气端(112)处设置有风机(500),所述集热装置(100)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通道(110)与外部大气的第一进气阀(6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111)设置有第二进气阀(700),所述集热装置(100)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热电模块(200)靠近所述集热装置(100)的外表面的一端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模块(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热电模块(200)设置于所述集热装置(100)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10)内设置有翅片(12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20)的侧边缘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模块(200)的位置与所述翅片(120)的位置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模块(200)包括位于两端的铝基覆铜板(210)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铝基覆铜板(210)之间的N型半导体(220)和P型半导体(23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为发电机。
10.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264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