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2436.0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剑英;王国棉;陈怀伟;郑新萍;张绍波;林峰;朱兵;金曰震;杨勇;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大经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48 |
代理公司: | 杭州泓呈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0 | 代理人: | 王丰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基基础 工程 组合 | ||
本发明属于基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它包括上部桩管、下部桩机构、锥头、固桩机构,其中依次衔接相通的若干下部桩机构的一端安装有便于其插入地基的锥头,另一端安装有直径较大且与之相通的上部桩管;本发明可根据所要插入地基的基桩的深度将若干节下部桩机构进行连接插入地基内,待上部桩管和全部的桩节管插入地基后,通过轴向敲击连接在一起的固桩机构使得每个下部桩机构中的弧块突出桩节管外柱面,从而保证打入地基的基桩在不会因振动等原因产生轴向或周向的松动,使得基桩更加稳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基桩与建筑物连接的上部桩的受力较大,需要较大的刚度和抗弯性能,传统基桩的下部桩的刚度和抗弯性能由于其深入土体而较小。
现有技术的阶梯式基桩的直径随其深入土体的深度而减小,从而在满足基桩不同部位的刚度和抗弯性能要求的同时大大地节省了基桩生产成本。但是,传统基桩还存在如下为题:
基桩表面光滑,其与土体的轴向摩擦力较小,容易导致撞击在受到高频振动牵引下发生轴向松动。
在打桩过程中,基桩会因挤土效应会对周边的成桩形成横向挤压并导致周边成桩被挤压上浮,且基桩的挤土效应还会对周边的建筑物地基形成挤压,从而对建筑物产生安全隐患。
在打桩过程中,若发现打桩出现失误而需要将传统的基桩从土体内拔出时,基桩的拔出较困难。
本发明设计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它包括上部桩管、下部桩机构、锥头、固桩机构,其中依次衔接相通的若干下部桩机构的一端安装有便于其插入地基的锥头,另一端安装有直径较大且与之相通的上部桩管;每个下部桩机构中均配合有将其固定于地基中的固桩机构,相邻两个固桩机构之间进行可拆连接。
上述下部桩机构包括桩节管、弧板、顶块A、弹簧A、弧块、顶块B、弹簧B、挡板、转轴、涡簧,其中桩节管外侧壁上开设有轴向均匀间隔分布的N组滑槽A和N组滑槽C,滑槽A与滑槽C轴向一一对应且轴向交替分布;每个滑槽A中均沿桩节管径向滑动有弧板,安装于弧板内凹弧面上的顶块A滑动于桩节管内壁上与滑槽A相通的滑槽B内;弧板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A;每个滑槽C中均沿桩节管径向滑动有弧块,安装于弧块内凹弧面上的顶块B滑动于桩节管内壁上与滑槽C相通的滑槽D内;弧块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B;桩节管一端内的两个容纳槽C内分别通过与桩节管旋转配合的转轴安装有挡板,两个挡板之间具有允许相应固桩机构一端通过的空间;转轴上嵌套有对相应挡板绕转轴摆动复位的涡簧。
上述固桩机构包括圆杆、插头、限位杆、弹簧C、压簧环B、弹簧D、顶块C,其中外径较桩节管内径小的圆杆上轴向均匀间隔安装有N组与顶块B一一对应的顶块C,顶块C上沿圆杆轴向方向的两端具有与顶块B配合的斜面D,顶块C上沿圆杆周向方向的两端具有与顶块A配合的斜面C;圆杆一端具有方形插槽,另一端具有与插槽尺寸匹配的方杆插头;插头上嵌套滑动有通过弹簧D与圆杆端面连接的压簧环B;压簧环B与相应桩节管中的两个挡板配合;插槽内壁上与圆杆外侧相通的两个滑槽E内分别沿圆杆径向滑动有限位杆,限位杆上嵌套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限位杆的斜面B端与插头侧壁上的限位槽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大经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大经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24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粘线圈用绕线机
- 下一篇:一种电力施工用地面快速夯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