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溴氰菊酯杀虫剂抗性相关的白纹伊蚊分子标记、引物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631971.6 申请日: 2021-06-07
公开(公告)号: CN113528673A 公开(公告)日: 2021-10-22
发明(设计)人: 郭怡佳;陈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 南方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88 分类号: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代理公司: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代理人: 宣国华;刘艳丽
地址: 510515 广东省广州***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溴氰菊酯 杀虫剂 抗性 相关 白纹伊蚊 分子 标记 引物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溴氰菊酯杀虫剂抗性相关的白纹伊蚊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位点位于如SEQ ID NO:1所示VGSC基因cDNA序列的第4421位,该分子标记位点存在T→C突变,氨基酸由苯丙氨酸(F)突变为丝氨酸(S),位于如SEQ ID NO:2所示VGSC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第1474位,还公开了用于扩增上述分子标记的引物,以及利用该引物检测上述分子标记的方法。和上述分子标记在媒介杀虫剂溴氰菊酯抗性现场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克服传统成蚊生物测定法的不足,有作为敏感、特异,易操作的媒介现场种群抗性监测方法的应用前景,具有在蚊媒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潜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与溴氰菊酯杀虫剂抗性相关的白纹伊蚊分子标记、引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蚊媒病毒病,在全球128个国家流行,每年有3.9亿的感染病人,约有25亿人面临感染登革热的风险。在发展中国家最为普遍,WHO将其列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登革热是也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蚊媒传染病,近40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2014年广东几乎所有的地级市都有登革热流行,确诊登革热病例大于3.7万例。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媒介,同时还是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和其他虫媒病毒的有效媒介。白纹伊蚊也是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蚊子种类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加速,该物种通过人类的商业贸易从东南亚的原始热带森林迅速传播到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一个大陆。

登革热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或特异性预防手段,因此媒介蚊虫的控制是预防登革热唯一有效可行的策略。在白纹伊蚊高密度地区使用化学杀虫剂进行成蚊消杀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因其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且能迅速灭蚊等特点被大力推广使用。但同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也是当今世界抗药性最严重的一类杀虫剂,其抗性白纹伊蚊种群在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意大利、美国本土、中非和马达加斯加等地已有报道。

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严重阻碍了蚊媒传染病的控制策略的成功。据此,监测白纹伊蚊的抗药性情况,并对白纹伊蚊种群的制定耐药性管理,对媒介控制的成功至关重要。媒介蚊虫抗药性治理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及早发现蚊群中的杀虫剂抗性:白纹伊蚊拟除虫菊酯抗性检测一般采用传统的成蚊生物测试法。该法需要大量野外捕获的蚊子带回实验室饲养,实施难度大且野外捕获的蚊虫的年龄和生理条件变化大,会影响生物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其次,由于局部温度、湿度和测试条件的变化,使得该方法的具体实施很难标准化,这极大地混淆了生物测定结果。因此,将传统的生物测定法应用于野外监测有局限性,采用灵敏可靠的分子检测进行抗药性诊断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其抗药性现场检测仍在沿用生物测试法。

了解蚊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对于开发新型抗药性检测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公认的蚊虫杀虫剂抗性的机制主要包括两大类:1)影响与杀虫剂亲和性的靶标位点突变,即靶标抗性;2)杀虫剂代谢解毒,即代谢抗性。不同蚊种抗药性的产生机制差别很大,白纹伊蚊抗药品系中准确的抗性相关基因突变位点和代谢解毒基因等抗性机制尚不清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精准和敏感的抗药性靶标分子确定和生化检测方法的开发。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蚊虫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sodium channel,VGSC),其突变引起靶标位点与杀虫剂的亲和力降低,即靶标抗性。目前的研究表明,通过统计学分析,蚊虫para型钠离子通道上的非同义突变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相关,不同蚊虫抗药性种群的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存在不同的变异。但是,蚊虫VGSC基因的非同义突变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直接关系,还未有蚊虫体内功能验证报道。

阐明白纹伊蚊抗药性产生机制,基于抗性机制开发敏感特异、简便易行的抗性检测方法,是目前媒介蚊虫抗性监测亟需的,对媒介控制和蚊虫抗药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溴氰菊酯杀虫剂抗性相关的白纹伊蚊分子标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19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