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升机减速器应急润滑装置及直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2721.8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7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钟建锋;吴红美;黎向宇;杨爱华;尹美;李苗苗;杨端;成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C35/04;F01M11/00;F16N7/36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刘宏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升机 减速器 应急 润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减速器应急润滑装置及直升机,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外壁设置有轴承,还包括:储油构件,所述储油构件在压力喷射时对润滑油进行吸油至饱和并将润滑油传递至所述轴承处进行润滑,在压力停止喷射时经离心力作用下将储油构件内吸收的润滑油传递至轴承处进行润滑,储油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内壁上;储油支撑件,所述储油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内壁上且储油支撑件在压力喷设时将润滑油传递至轴承处进行润滑,储油支撑件用于对储油构件进行定位安装;锁紧组件,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内壁上且用于对储油构件进行锁紧,具有在应急情况下使储油构件内的滑油通过离心力作用润滑轴承,可提高减速器的干运转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速器润滑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直升机减速器应急润滑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直升机减速器应急润滑装置的直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直升机减速器高速输入级无应急润滑系统,其干运转能力在大负载的情形下较弱。部分直升机减速器高速输入级通过设置应急储油油箱形成应急润滑系统。在高速输入级的轴承上方设置一个应急储油油箱(也称为油兜),油兜底部有一个滴油孔,正常工作时供油入口向应急储油油箱供油。当减速器高速输入级轴承失去正常的压力润滑时,应急储油油箱通过底部的小孔还能向减速器高速输入级轴承提供滑油,以提高减速器的干运转能力。
现有技术中采用设置应急储油油箱的方式,需要预留额外的空间布置应急储油油箱,此外,应急状况下,其润滑油仅通过重力的作用流向轴承,进入轴承内部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滑油较少,润滑效果较差。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直升机减速器应急润滑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减速器应急润滑装置,以解决在对减速器进行润滑时,现有技术中采用设置应急储油油箱的方式,需要预留额外的空间布置应急储油油箱,此外,应急状况下,其润滑油仅通过重力的作用流向轴承,进入轴承内部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滑油较少,润滑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直升机减速器应急润滑装置,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外壁设置有轴承,还包括:
储油构件,所述储油构件在压力喷射时对润滑油进行吸油至饱和并将润滑油传递至所述轴承处进行润滑,在压力停止喷射时经离心力作用下将所述储油构件内吸收的润滑油传递至轴承处进行润滑,所述储油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内壁上;
储油支撑件,所述储油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内壁上且所述储油支撑件在压力喷设时将润滑油传递至轴承处进行润滑,所述储油支撑件用于对储油构件进行定位安装;
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内壁上且用于对所述储油构件进行锁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支撑件和锁紧组件均处于旋转轴的内腔中,充分利用了直升机减速器内的空闲空间,不会占用直升机减速器内额外的空间;储油支撑件和锁紧组件在旋转轴两端呈相对布设,通过储油支撑件沿轴向对储油构件的一端进行定位支撑,并在锁紧组件的作用下从储油构件的另一端将储油构件稳定锁紧在旋转轴内;在正常运行状态对直升机减速器进行润滑时,通过压力喷射将润滑油传递至旋转轴内,通过储油支撑件将一部分润滑油传递至储油构件中,通过储油构件对润滑油进行吸收饱和并储存,以及将多余的润滑油传递至轴承上进行润滑,通过储油支撑件将另一部分润滑油直接传递至轴承处进行润滑;在应急情况下,此时直升机减速器失去压力润滑,通过旋转轴的旋转带动储油构件在旋转轴内转动,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储油构件内存储的润滑油甩出并传递至旋转轴上的轴承处进行润滑,使得旋转轴上轴承处保持足够的润滑油并持续一段时间,具有在应急情况下使直升机上减速器轴承处的润滑油均匀布满,且提高了的轴承的润滑效果,提高了直升机减速器的干运转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构件包括转筒,所述转筒由微孔聚合物制成,所述转筒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由所述转筒内腔沿径向向外传递润滑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27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桨扇涡轮一体式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信息流加强深度展开网络的图像重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