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8665.0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4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歌岛贤治;近藤知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59/00 | 分类号: | C08L59/00;C08L59/04;C08L91/06;C08K9/00;C08K3/08;C08K5/2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青;安翔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能够得到甲醛的产生少并且外观和耐候性优异的成型品,而且能够抑制成型时的模具污染。本公开为一种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包含:100质量份的(A)聚缩醛树脂、和0.1质量份~10质量份的(B)铝颜料,相对于所述(B)铝颜料的总量,所述(B)铝颜料含有0.1质量%~2.0质量%的粒径为1μm以下的粒子,并且所述(B)铝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40μm。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烯烃、聚缩醛或聚酰胺等结晶性树脂中存在分子链规则排列的晶体,并且具有机械强度和刚性高、耐化学品性优异等多种有用的特征。另外,由于其容易加工,因而一直以来被用于以精密仪器、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汽车、工业材料和日用品等中的机构部件、滑动部件为中心的广泛的范围。其中,为了赋予称为金属色调的特征性的金属光泽感,在各种结晶性树脂中配合包含以鳞片状铝粉(以下也称为“薄铝片”)为代表的金属粒子的金属着色颜料。配合有金属着色颜料的树脂组合物被用于汽车的内饰件和外饰件、电脑外壳等。
例如,在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5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中,进行了通过将含有光泽颜料的树脂成型而表现出金属光泽性并赋予外观设计性的尝试。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配合有特定的金属颜料的合成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另外,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包含聚缩醛树脂、耐候剂、具有特定的粒径、特定的粒度分布和特定的粒子厚度的铝粒子和特定的脂肪酸的树脂组合物作为生产稳定性、机械物性、成型外观、焊接性能和明度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另外,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包含聚缩醛树脂、胍胺化合物、耐候剂和特定的金属颜料的聚缩醛树脂作为来自成型体的甲醛产生量少并且耐候性优异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另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由包含约60重量%以上的含量的聚缩醛树脂、金属颜料和紫外线稳定剂的聚合物组合物得到的具有金属外观的成型产品。并且,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存在足以具有在以60度的角度测定该成型产品时显示出大于约45Gs的光泽度的外表面的量的金属颜料,并且所述金属颜料充分地分散在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0205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1-15945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06521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55418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3/4954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将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用于聚缩醛树脂的情况下,由于熔融混合时的发热或金属粒子表面的活性位点的影响,在上述尝试中,关于甲醛产生量的抑制或光泽度等产品外观,得不到充分的效果。而且,对于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而言,没有进行关于组成对甲醛产生量的影响以及甲醛产生量对光泽度等产品外观的影响的研究。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以成型体的热稳定性和抑制甲醛为目的的技术。但是,仅公开了添加有使作为金属颜料的铝粉分散在聚乙烯中而得到的物质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没有进行甲醛对所得到的成型体的光泽度、亮度等产品外观的影响的研究,另外,关于光泽度、亮度等产品外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效果。另外,在像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技术那样想要使用铝颜料制造具有高光泽度的成型体时,有时会产生由该颜料粒子引起的模具污染。因此,在上述情况下,需要一种注射成型等加工时的甲醛产生少、同时具有优异的外观和耐候性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能够得到甲醛的产生少并且外观和耐候性优异的成型品,而且能够抑制成型时的模具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8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