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脱粘剂、其制备方法及利用该抑菌脱粘剂提高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孵化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0538.6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1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常玉梅;韩世成;梁利群;孙博;张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曹徐婷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菌脱粘剂 制备 方法 利用 提高 瓦氏雅罗鱼 人工 繁育 孵化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菌脱粘剂、其制备方法及利用该抑菌脱粘剂提高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孵化率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为解决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孵化率、成活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菌脱粘剂,主要由吸附性载体和负载于载体上的抑菌成分组成,所述抑菌成分主要由五倍子、黄芩、苦参、金银花、连翘和菖蒲组成。利用本发明的抑菌脱粘剂提高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孵化率的方法,包括人工受精、受精卵脱粘及防治水霉处理、孵化和育苗。本发明抑菌脱粘微米级的吸附性载体脱粘效果良好,使受精卵粒能够彼此分离,提高了受精卵的孵化率;吸附性载体上负载的中药有效成分能够抑制水霉孢子及其他细菌的侵袭,防止水霉病滋生,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菌脱粘剂、其制备方法及利用该抑菌脱粘剂提高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孵化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瓦氏雅罗鱼,鲤科、雅罗属鱼类,体形长,侧扁,背缘略呈弧形,腹部圆。瓦氏雅罗鱼为中国北方平原中上层鱼类,常生活于缓静水区。瓦氏雅罗鱼虽然不是冷水性鱼类,但喜栖于水流较缓、底质多砂砾、水质澄清的江河口或山涧支流的中上层,半咸水湖泊也可生活,完全静水中较为少见。
瓦氏雅罗鱼在中国东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都被列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味道鲜美,肌肉中的含水量低、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是营养价值高的淡水鱼品种。过去,瓦氏雅罗鱼一直是江河自然捕捞的主要对象,为了保护其野生渔业资源,现在已由自然捕捞向人工养殖方向发展。
在瓦氏雅罗鱼人工养殖过程中,人工受精产生的受精卵的孵化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瓦氏雅罗鱼3龄鱼开始达性成熟,卵暗黄色,粘性,卵径2.2mm。由于瓦氏雅罗鱼的受精卵属于粘性卵,大量受精卵粘连在一起容易导致部分受精卵无法接触到流动水而发生缺氧致死的情况。同时,未受精的死亡卵或窒息死亡的受精卵容易被水霉感染,水霉菌的外菌丝会包裹其他正常的受精卵阻挡其接触流动水,继而使正常的受精卵因缺氧窒息而大量死亡。
受精卵粘连和水霉感染造成鱼卵孵化率、成活率低,人工繁育过程中无法获得大量鱼苗是制约瓦氏雅罗鱼人工养殖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养殖户利用泥浆或滑石粉脱粘,然后使用亚甲基蓝防治水霉病,但亚甲基蓝具有高残留等特点,还潜在致畸、致癌、致突变的风险,影响了瓦氏雅罗鱼成活鱼苗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孵化率、成活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菌脱粘剂、其制备方法及利用该抑菌脱粘剂提高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孵化率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抑菌脱粘剂,主要由吸附性载体和负载于载体上的抑菌成分组成,所述抑菌成分主要由五倍子、黄芩、苦参、金银花、连翘和菖蒲组成,所述抑菌成分的载药量为1~5wt.%。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性载体为硅藻土、活性炭或沸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抑菌成分为重量份为5~10份的五倍子、6~8份的黄芩、6~8份的苦参、4~6份的金银花、4~6份的连翘和4~6份的菖蒲的中药混合水提物或微米级中药混合粉末。
一种本发明所述抑菌脱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药混合水提物或微米级中药混合粉末:
将重量份为5~10份的五倍子、6~8份的黄芩、6~8份的苦参、4~6份的金银花、4~6份的连翘和4~6份的菖蒲放入10倍体积的纯水中,浸泡12h后,煎煮至剩余液体为原纯水体积的1/3,即为中药混合水提物;
或者将重量份为5~10份的五倍子、6~8份的黄芩、6~8份的苦参、4~6份的金银花、4~6份的连翘和4~6份的菖蒲超微粉碎至粒径为200目的微米级中药混合粉末;
步骤二、制备抑菌脱粘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05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