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焊接机械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8259.0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4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昊;莫清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昊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200 江苏省徐州市睢***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焊接 机械手 | ||
本发明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焊接机械手,包括底板和机械手本体,所述底板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连接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吊臂,所述机械手本体固定连接于吊臂的下端外表面远离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底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减振机构,减振机构包括安装板与操作板,所述安装板的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槽口。本发明,通过添加防护机构,能够在焊接作业时对焊接工作区域进行遮挡,从而对焊接时产生的火花的溅射范围进行限制,对焊接时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并且能够通过减振机构对焊接作业时产生的振动进行有效的减缓,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焊接机械手。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械手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工作时间,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械手机器各自的优点,因此,对机械手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的机械手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
1、进行焊接作业时,不能做到安全的防护,不能阻挡焊接时产生的火花,不能阻挡有害气体的排放,对周边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安全系数;
2、在进行焊接前,通常将工件固定在操作板上,而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剧烈振动,而现有技术没有对操作板进行减振的机构,从而导致操作台以及固定工件的机构经历长时间的工作后会导产生断裂,进而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了使用成本。
为此,提出一种自动焊接机械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焊接机械手,通过添加防护机构,能够在焊接作业时对焊接工作区域进行遮挡,从而对焊接时产生的火花的溅射范围进行限制,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并且能够通过减振机构对焊接作业时产生的振动进行有效的减缓,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焊接机械手,包括底板和机械手本体,所述底板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连接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一侧外表面考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吊臂,所述机械手本体固定连接于吊臂的下端外表面远离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底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减振机构;
减振机构包括安装板与操作板,所述安装板的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槽口,槽口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振弹簧,所述减振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槽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且第一安装块外表面远离减振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远离减振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块,且第二安装块的一端外表面与安装槽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操作板的下端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且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分别开设于操作板的下端外表面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
所述操作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螺旋槽、薄壳、旋转盘、空心电机、水槽、操作台以及伸缩杆,所述螺旋槽与薄壳通过胶水固定连接,且螺旋槽靠近水槽一侧端部与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空心电机的输出轴键连接有旋转盘,操作台与水槽固定连接,操作台位于水槽上方、机械手本体正下方且被螺旋槽包围,机械手本体上方固定块两侧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与空气压力机连接,伸缩杆位于吊臂下方、螺旋槽上方,伸缩杆与螺旋槽固定连接,吊臂下方开设有环形滑槽,伸缩杆通过滑块与吊臂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焊接作业时对焊接工作区域进行遮挡,从而对焊接时产生的火花的溅射范围进行限制,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并且能够通过减振机构对焊接作业时产生的振动进行有效的减缓,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昊,未经郭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8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讯基站双备电系统
- 下一篇:通讯基站锂电池系统充电控制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