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合器咬合点的自适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5196.9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8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伟;陈昀;贺军;虞璐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8/06 | 分类号: | F16D48/06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咬合 自适应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合器咬合点的自适应方法,适用于汽车的双离合变速器系统。方法包括:在双离合变速器系统的状态信息、汽车的行驶信息均满足预设的自适应激活条件时,获取多组满足自适应激活条件的状态信息、以及行驶信息,并计算分别与各组信息对应的离合器的实际压力的平均压力值、双离合变速箱的输入扭矩的平均扭矩值;根据平均扭矩值、预设的扭矩模型、以及平均压力值确定咬合点压力补偿值;根据咬合点压力补偿值对离合器咬合点对应的离合器的实际压力进行补偿。本方案通过传递一定范围扭矩内的所有满足自适应条件的平均压力值和平均扭矩值来调整离合器咬合点的压力,能使离合器咬合点对应的压力值更准确,进而使离合器传递的扭矩更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扭矩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合器咬合点的自适应方法。
背景技术
双离合变速箱因其换挡速度快、舒适度较高,且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已经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对于双离合变速箱而言,离合器的控制对整车驾驶的平顺性影响极大。而对于离合器来说,离合器的咬合点是离合器最重要的基础特性点之一。该咬合点(又称啮合点)能够传递较低的扭矩。如果咬合点不准确,会导致离合器在低扭矩阶段的扭矩与发动机扭矩不匹配,从而使得整车驾驶平顺性较差,影响驾驶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合器的咬合点不准确,影响驾驶感受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咬合点的自适应方法,适用于汽车的双离合变速器系统,双离合变速器系统包括双离合变速箱、发动机、离合器;其中,离合器设置在双离合变速箱与发动机之间,以切断或接通双离合变速箱与发动机之间的动力传输;离合器咬合点的自适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双离合变速器系统的状态信息、以及汽车的行驶信息,并判断双离合变速器系统的状态信息、汽车的行驶信息是否均满足预设的自适应激活条件;
若是,则执行步骤S2;
若否,则继续判断双离合变速器系统的状态信息、汽车的行驶信息是否均满足预设的自适应激活条件;
S2:获取多组满足自适应激活条件的状态信息、以及行驶信息,并计算分别与各组状态信息、以及行驶信息对应的离合器的实际压力的平均压力值、双离合变速箱的输入扭矩的平均扭矩值;
S3:根据平均扭矩值、预设的扭矩模型、以及平均压力值确定咬合点压力补偿值;
S4:根据咬合点压力补偿值对离合器咬合点对应的离合器的实际压力进行补偿;
S5:重复步骤S1至步骤S4,直至离合器咬合点对应的实际压力达到预设条件。
采用上述方案,在满足自适应的激活条件下,记录一定扭矩范围内的所有点的平均压力和平均扭矩。并当记录次数达到一定阈值时,根据比例同步适应调整离合器咬合点对应的实际压力。能够使离合器咬合点对应的压力值更准确,进而使离合器传递的扭矩更准确,提高了驾驶的平顺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离合器咬合点的自适应方法,步骤S1中,双离合变速器系统的状态信息包括离合器的控制状态、双离合变速箱的输入扭矩、双离合变速箱内油液的温度、双离合变速系统内冷却液的温度、发动机的转速、离合器的转速、发动机的扭矩;汽车的行驶信息包括当前挡位、路面坡度;并且,预设的自适应激活条件包括:当前挡位的范围为3挡至7挡;离合器的控制状态为微滑摩控制状态;双离合变速箱的输入扭矩的范围为15N·m至30N·m;双离合变速箱内油液的温度的范围为50℃至120℃;路面坡度的范围为0至6%;发动机的转速与离合器的转速的差值的范围为0至30r/min,并在该转速范围内持续0.5s以上的时间;发动机的扭矩稳定;并且,上述条件需同时满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51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