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硫化铼的场效应管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1315.3 | 申请日: | 2021-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桂娟;黄河源;邢树安;吕秀睿;茆邦耀;刘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78 | 分类号: | H01L29/778;H01L29/24;H01L29/423;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晋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硫化 场效应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硫化铼的场效应管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硅衬底和生长在所述硅衬底上的氧化层,所述氧化层上刻蚀有二硫化铼沟道,所述场效应管还包括生长在源漏接触区的漏源电极、覆盖所述二硫化铼沟道的栅氧化层以及位于硅衬底底部的金属引线,所述栅氧化层上生长有栅电极,所述漏源电极包括依次位于所述氧化层之上的Cr电极和Au电极。本发明的场效应管具有较高的开关电流比,且有效降低了器件尺寸缩小带来短沟道效应,同时顶栅和背栅的结构也有助于源漏电流的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硫化铼的场效应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集成电路特征尺寸已能够减小到纳米尺度,但进一步缩小器件的长度却受工艺跟成本的严重限制。当尺寸突破某个节点后,器件的量子效应将变得不容忽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二硫化铼的场效应管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二硫化铼的场效应管,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硅衬底和生长在所述硅衬底上的氧化层,所述氧化层上刻蚀有二硫化铼沟道,所述场效应管还包括生长在源漏接触区的漏源电极、覆盖所述二硫化铼沟道的栅氧化层以及位于硅衬底底部的金属引线,所述栅氧化层上生长有栅电极,所述漏源电极包括依次位于所述氧化层之上的Cr电极和Au电极。
二硫化铼作为一种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具有出色的电学性能,电子迁移率和空穴迁移率分别为34.21cm2V-1s-1和33.04cm2V-1s-1。它作为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数值不易受到外界应力的影响,体材料形式和单层材料形式的二硫化铼带隙都维持在1.5eV。另外,二硫化铼具有独特扭曲八面体晶体结构,其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使其具有平面内各向异性的光电特性。由于这些独特的性质,二硫化铼可以用来制造晶体管。
进一步,所述硅衬底为P型重掺杂,掺杂的类型为p型重掺杂掺杂(p+),杂质可以是硼和/或铝和/或铟。
进一步,所述硅衬底的掺杂浓度大于1019/cm-3,且小于1021/cm-3。
进一步,所述氧化层为厚度为50-300nm,所述栅氧化层的厚度为30-50nm,所述二硫化铼沟道的厚度为5-10nm,所述Cr电极的厚度为5-10nm,所述Au电极的厚度为80-100nm。所述氧化层厚度不宜过大,保证热量更有效地扩散到硅衬底,以减小自升温效应;同时又不宜过小,避免栅极泄漏电流增大。同样的,该栅氧化层的厚度不宜过小,避免栅极泄漏电流增大。所述Cr电极和Au电极的厚度不宜太小,保证金属电极与半导体(栅氧化层)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二硫化铼的场效应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生长有氧化层的重掺杂的硅衬底;
2)在衬底的氧化层上生长二硫化铼沟道;
3)在所述源漏接触区生长漏源电极,采用电子束蒸发镀膜,先后蒸镀上Cr电极和Au电极;
4)通过ALD沉积覆盖在所述二硫化铼沟道上的栅氧化层;
5)在所述栅氧化层上生长栅电极,栅电极为Au/Cr组合电极;
6)在所述硅衬底的底部焊接上金属引线,最终制得基于二硫化铼的场效应管。
进一步,所述氧化层为二氧化硅,所述二硫化铼沟道通过光刻蚀方法得到。
进一步,所述栅氧化层为high-k电介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1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凸轮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安神助眠药茶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