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酶Q10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1691.4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0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唐传核;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47/42;A61K31/122;A61P39/06;A61P9/00;A61P25/16;A61K8/35;A61K8/64;A61K8/11;A61Q19/08;A23L33/10;A23L29/00;A23P10/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酶 q10 纳米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纳米胶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辅酶Q10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辅酶Q10纳米胶囊包含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蛋白质1~15份、分散剂85~99份、辅酶Q100.1~15份。该辅酶Q10纳米胶囊具有较高的辅酶Q10含量、荷载率、包封率、贮存稳定性、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消化稳定性、生物利用率以及易分散;所用的蛋白质来源广泛、成本低,属于环境友好、可降解型乳化剂,对人体无害,甚至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胶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酶Q10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辅酶Q10(Coenzyme Q10,简写为辅酶Q10、CoQ10),是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也是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存在于人体以及大部分动物的细胞中,因为它在机体内的广泛存在,也被称为泛醌(ubiquinone)。辅酶Q10在人体内与线粒体内膜相结合,参与线粒体呼吸链中电子的传递、氧化磷酸化以及ATP的生成,是细胞呼吸作用和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酶之一;另外,醌式和侧链异戊烯基的结构特点,使它同时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作为呼吸链中重要递氢体、生物体细胞能量产生的重要组成要素、抗氧化作用、控制细胞内氧气的流动性等,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帕金森式病等医药功效,以及清除自由基等保健功效,是一种难得的集医用、营养保健于一体的化合物。
辅酶Q10为水不溶性大分子物质,对光和热都敏感,辅酶Q10结构中没有可以离子化的基团,所以,改变其pH值并不能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也没有可以成盐的基团,故无法采用成盐方式来解决辅酶Q10的溶解度问题,辅酶Q10还存在于人体小肠内吸收缓慢且不完全的缺点。因此,导致辅酶Q10产品存在稳定性差、口服利用率特别低等不足,限制了辅酶Q10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为解决辅酶Q10在应用中的问题,专利文献CN101214197A中提到:将辅酶Q10与辛酸/癸酸甘油酯、磷脂、甘油及水等在50℃~60℃条件下依次混合乳化均匀,最后通过高压均质机处理到外观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平均粒径小于100nm的辅酶Q10纳米微囊乳液,该辅酶Q10纳米微囊乳液具有稳定性高、水分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专利文献CN102429828A中提到:将玉米蛋白、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80、单甘脂、余量为水混合溶解得到壁材,将包含有辅酶Q10的芯材与壁材混合并乳化均质得到乳化液,乳化液进行喷雾干燥即得辅酶Q10微胶囊;专利文献CN106727441A中提到:将辅酶Q10与胡椒碱、抗氧化剂、载体油、油相表面活性剂、水相表面活性剂、水相壁材混合后进行高压均质,后经喷雾干燥得到水溶性纳米辅酶Q10微胶囊;专利文献CN109674749A中提到:将辅酶Q10用有机溶剂溶解,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将辅酶Q10溶液滴加至纳米细菌纤维素混悬液中,室温下搅拌一段时间,转移至旋蒸瓶中,负压真空,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细菌纤维素负载辅酶Q10纳米混悬剂。
然而,上述获得水溶性辅酶Q10微胶囊的方法,存在着添加油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及食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生产过程繁琐、成本投入大、荷载量低、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应用范围窄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酶Q10纳米胶囊。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辅酶Q10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辅酶Q10纳米胶囊在制备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辅酶Q10纳米胶囊的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辅酶Q10纳米胶囊,包含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蛋白质1~15份、分散剂85~99份、辅酶Q10 0.1~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6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