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6828.7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7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丝雨;董文芊;高焕新;孙赛;张同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4/587;H01M4/62;H01M10/0525;C01B33/18;C01B33/113;C01B33/02;C01B32/907;C01B32/21;C01B32/20;C01B3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至臻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8 | 代理人: | 张宝香;彭晓玲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包括石墨,以及其表面的含硅的碳包覆层,其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为20%‑80%。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含硅无机物质、石墨以及有机碳源混合;(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与聚硅氧烷混合,成型,干燥,得到硅碳负极前驱体;(3)步骤(2)所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经热处理,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本发明方法能够在石墨表面形成的含硅的碳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及Si‑O‑C结构存在,同时实现了高硅含量且硅均匀分散于整个包覆层中,减少硅颗粒在石墨和包覆层之间的团聚,而且也不会游离于包覆层之外,进而提升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商业化应用的锂电池负极主要为碳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需求。硅基材料具有比容量高(4200mA·h·g-1)、脱嵌锂电压平台低(~0.4V vs Li+/Li)低、地壳储量丰富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容量迅速衰减,影响硅基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复合、包覆等手段来改进硅基材料的性能,包覆层的完整性是决定硅碳负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包覆结构的完整性,科研人员采用球磨混合、喷雾干燥、CVD碳包覆、液相有机碳非原位包覆、化学法原位聚合包覆等方式来制备硅碳负极。
CN105576210A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纳米硅粉、碳粉及碳源球磨干法混合后进行热处理,破碎、筛分后对材料进行表面包覆,然后进行碳包覆处理,得到相关硅碳复合材料。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制备过程中不涉及任何有机溶剂,环境友好,但该方法工序繁多,且干法混合包覆的方法难以实现纳米硅颗粒与碳粉的紧密结合,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容量发挥不佳,首效偏低。
CN103996834A公开了一种利用硅烷偶联剂修饰硅基底,并于外侧包覆导电聚苯胺,构成双层包覆的硅碳负极材料,大幅度改善了硅负极的循环性能。CN104319367A公开的硅/石墨复合材料,是将单质硅和石墨经球磨后,经过表面羟基化处理和硅烷偶联剂处理,得到硅颗粒表面修饰有机官能团的硅/石墨复合材料,在循环中能够提高SEI膜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材料的电性能。然而,在上述两种方法中,硅烷偶联剂处理需要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且包覆效果受反应时间影响较大,难以稳定控制。因此需要制备包覆层更稳定,操作过程更为简单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制备工艺,以满足大批量制备的工艺和环保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硅碳负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其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包括石墨,以及其表面的含硅的碳包覆层,其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为10%-80%,优选为30%-75%。
上述技术方案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源于含硅无机物质和聚硅氧烷,其中以Si计,含硅无机物质引入的硅与聚硅氧烷引入的硅的质量比为1:(0.25-1.5)。其中,含硅无机物质包括单质硅和硅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单质硅。其中,所述单质硅可以为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粒径为30-200nm。所述硅氧化物为纳米氧化硅,粒径为2nm-100n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含硅的碳包覆层的厚度为0.2-5μ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5-20μ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05-8m2/g,优选为1-5.6m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6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制备氧杂-降冰片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