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0742.3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康素敏;李明;郑晓阔;梁瑞祥;孙新战;王小龙;安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9/44 | 分类号: | C09K19/44;C09K19/30;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化合物 组合 液晶显示 元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配向功能的式Ⅰ所示化合物,以及含有此类化合物的负性液晶组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液晶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或液晶显示器。式Ⅰ所示化合物含有两个羟基,在面板ODF制程中,由于羟基与面板表面(玻璃表面、ITO电极表面)的分子间作用力,会自发的站立排列在面板玻璃或ITO透明电极基板上,促使接近式Ⅰ所示化合物的液晶分子垂直排列,在UV光照射下,会在基板上聚合形成一层表面粗糙的聚合物,起到PI的绝缘与对液晶分子垂直配向的效果。式Ⅰ所示化合物具有溶解度高、紫外线耐受能力好、且形成的预倾角可调节范围广,能有效改善图像残留,减少PI制程,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晶化合物、包含该液晶化合物的液晶介质、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现有市场上的显示器大多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即包括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BM)以及设置于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是利用电厂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来调控背光模组提供的光线的行进方向,以形成不同灰阶亮度,从而产生画面。
目前,常用的液晶显示器件(LCD)中,彩膜基板和TFT基板上分别有一层薄膜材料,其主要作用是使液晶分子按一定方向排列,称之为配向层(PI)。这种配向层主要分为摩擦配向型和光配向型。配向层具有均一性、密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但是,配向层也具有一定的缺点。首先摩擦配向型配向层在液晶显示器件显示过程中容易造成粉尘颗粒、静电残留、残渣、刷痕等问题降低液晶显示器件制成良率;其次,由于PI具有高极性和高吸水性,所以PI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变性,从而出现配向不均的问题;进而,PI材料价格昂贵,并且PI材料在液晶显示面板上成膜的工艺也较为复杂,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进而,由于通常是将PI材料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剂中制成的PI溶液,然后利用PI溶液来制备配向层,所以整个制程具有高能耗、不环保、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缺点。自配向式用于通过用自配向剂在UV光的照射下,在基板上聚合形成一层表面粗糙的聚合物,起到PI的绝缘与对液晶分子配向的效果,虽然自配向型可以避免前述问题,但由于自配向型配向层材料特性受限,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较差,同时锚定液晶分子的能力也较弱,从而影响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效果,配向后形成的预倾角可调节范围较小,形成的预倾角不够稳定,这些因素均是目前光配向型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自配向剂,以及含有此类配向剂的液晶组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或液晶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或液晶显示器,尤其适用于显示器或TV应用的PSVA液晶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向剂,即式Ⅰ所示化合物:
其中,
R1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氟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链烯基、氟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10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或氟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
X1、X2各自独立地表示H、R1或-Sp-OH;
Sp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碳原子数为2-10的亚烯基或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氧基;
L1至L4各自独立地表示F、H、Cl或R1;且L2、L3、L4至少有一个表示F或C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07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