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人机航拍路面裂缝图像的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0136.7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2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钟靖涛;朱俊清;韩诚嘉;张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2;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陆烨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人机 航拍 路面 裂缝 图像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航拍路面裂缝图像的识别方法,首先根据无人机航拍图像的质量要求,计算所需的飞行参数,然后完成飞行路径规划,完成基于无人机的路面裂缝图像收集,对收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对航拍的小尺度裂缝进行针对性的增强,最后根据FasterRCNN网络模型,完成路面裂缝的识别与定位,并以文档形式输出病害的类别及位置,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本发明提高了识别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检测养护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道路里程在不断增加,截止到2019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501.25万公里,公路密度52.21公里/百平方公里。道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公路路面也不断出现各种路面病害,路面的检测养护工作日益繁重。路面出现的病害不但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还会产生交通安全事故。路面的裂缝、坑槽、车辙等病害的日益发展,会不断地缩短道路的使用年限,增加养护维修费用。因此,及时检测修护病害十分重要。如何实时动态地进行路面病害的检测至关重要,只有在充分掌握了路面病害的具体信息之后,才能针对特定的病害进行专门的维修养护工作,以保证道路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完成预定的功能。
目前的路面病害检测方法主要为人工目视结合多功能道路检测车综合评定路面的病害类型以及相应的破坏程度。人工目视的检测方法是最传统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效率较低,给出的路面病害评价具有主观性。并且人工检测需要封闭交通,不仅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还会给道路检测人员带来安全隐患。道路检测车的出现提高了路面检测的效率,能够以一定的速度采集路面状况数据,但是完成全幅路段的检测还需要多车道采集数据,才能完成路段的检测任务。并且受到交通流的限制不能按照固定的速度在固定车道上进行检测任务,检测频率较低,不能实时定点多次巡检。因此目前我国急需一种灵活的、高频率的道路状况采集设备来完成路面检测养护工作。
随着无人机图像采集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被逐渐运用于桥梁、路基边坡检测、交通流数据统计等方面,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相应的功能。因此利用无人机航拍采集路面病害的图像完成路面检测成为可能。无人机不仅能够完成全幅路面的图像拍摄,还能进行定点巡查和补检,完全不受路面交通状况的限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航拍路面裂缝图像的识别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航拍路面裂缝图像的识别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无人机按照该飞行高度获取道路的路面裂缝图像;
步骤2:对图像数据集中的图像进行预处理,保留原始的图像和预处理后图像,从而实现对图像数据集的扩充;
步骤3:对扩充后的图像数据集中每个图像的裂缝进行标注,具体为:采用矩形框对图像中的裂缝进行定位,根据裂缝的种类为裂缝设置类别标签,并保存矩形框的坐标;
步骤4:将相对尺度小于预设阈值的裂缝认定为小目标裂缝,在标注后的图像数据集中选择若干个小目标裂缝进行增强;
步骤5:采用Faster RCNN模型对步骤4得到的图像数据集中的图像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Faster RCNN模型。
步骤6:采用训练好的Faster RCNN模型对图像中的裂缝进行分类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确定无人机的飞行高度H为:
H=f*GSD/a
其中,GSD为图像的地面分辨率,f为镜头焦距,a为像元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结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方法一:使用几何变换对图像进行数据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0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