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噬菌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保存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502831.9 申请日: 2021-05-08
公开(公告)号: CN113384603A 公开(公告)日: 2021-09-14
发明(设计)人: 马迎飞;黄志鹏;邓康裕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澳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5/76 分类号: A61K35/76;A61K47/10;A61K47/22;A61K47/32;A61P31/04
代理公司: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代理人: 方良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噬菌体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保存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噬菌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保存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噬菌体制剂包括噬菌体原液,噬菌体原液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噬菌体,噬菌体原液中还含有保护剂,保护剂包括氧气隔绝剂和抗菌防腐剂。噬菌体制剂能够保证噬菌体的生物活性并延长噬菌体的生物活性。而且实现对环境中细菌性病害进行专一防治和治疗,不破坏环境中的其他菌群,不产生有毒有害成分,也无药物残留,对环境无害。噬菌体制剂配制方法工艺条件易控,配制的噬菌体制剂活性稳定,而且有效降低了配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噬菌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保存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获得迅猛发展。随着海水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集约化养殖方式的不断推广,疾病的频繁发生对水产规模化养殖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水产养殖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中细菌性疾病是对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

弧菌是能运动的芽孢短杆状细菌,广泛分布于近海岸、河口海区海水及生物体内,是海洋中最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同时也是引起海水养殖鱼虾细菌性疾病最重要的病原菌。弧菌的致病强度与宿主的生理状态及水质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有关,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其主要通过口或伤口感染,产生毒素,致使伤口肌肉溃烂化脓以及内脏器官的严重病变从而导致鱼虾类的死亡。

由弧菌引起的疾病又称弧菌病,具有“流行面积广、发病率高、致死性强”等特点,是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疾病,同时也被确定为是阻碍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其中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杀鲑弧菌(Vibrio salmonicida)等弧菌引起的弧菌病被认为是鱼虾类养殖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早期死亡综合征(EMS)或肝胰腺急性坏死综合征是一种影响虾的相当新的疾病,该病于2009年首次在中国出现,2010年传播到越南,2011年传播到马来西亚和婆罗洲北部,2012年传播到泰国。2013年,EMS首次在亚洲以外报告,出现在墨西哥-由于从亚洲进口受感染的活虾。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已经确定,该疾病是由细菌剂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副溶血弧菌通过口腔传播并定殖于虾的胃肠道,然后产生毒素,导致虾消化器官的组织破坏和功能障碍。

目前针对水产养殖相关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主要以化学抗生素法和免疫疫苗法,其中以化学抗生素使用为主。作为当前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主要手段,化学抗生素法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和疗效好等优点。但是,大批量频繁使用抗生素在控制病原菌的同时,极大了助长了病原菌的耐药性,并加速了广谱耐药菌的产生。这使得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此外,化学药物残留也是导致人类食源性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噬菌体(phage,bacteriophage)又称细菌性病毒,是一类专一性裂解细菌的病毒,在环境中分布广泛、种类多样、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最重要的一点,噬菌体裂解细菌的机制不受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其通过受体识别从而吸附在特定宿主菌表面,将自身遗传物质注入宿主体内进行自我复制组裝,并最终通过裂解宿主菌释放子代从而实现自我的生长繁殖。

由于噬菌体的专一性和其快速增殖的特点促使其成为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有力工具。首先,噬菌体的治疗具有特异性,可以针对某一特定有害细菌菌株有选择性的杀灭,从而使生物体内或其生活环境的正常菌群平衡受到最小程度的影响,相比抗生素,其对环境毒副作用小,也保证了食品安全;其次,噬菌体可以随宿主菌的增殖而增殖,并在细菌感染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不像抗生素那样随时间的推移疗效逐渐降低;第三,噬菌体制剂获取方便,价格低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澳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澳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28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