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公路封闭施工区域借道通行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2486.9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6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曹莲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9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吴永伟 |
地址: | 250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公路 封闭 施工 区域 通行 交通信号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高速公路封闭施工区域借道通行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属于高速公路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高速公路为双向2N车道;其中一向道路设为A向道路,另一向道路设为B向道路;S2,确定封闭路段;A向道路为封闭路段;S3,安装两组调节信号灯;S4,控制两组调节信号灯的亮灭。通过调节信号灯的设置,避免了A向道路和B向道路上的车辆自由交织,因此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并且降低了交通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速公路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高速公路封闭施工区域借道通行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里程快速增长,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也呈不断增长的态势。然而,交通量迅猛增长、重载车辆增多使得部分高速公路的路面条件以及交通设施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破坏,因此也会经常看到高速公路修建的现象。高速公路修建时,需要对高速公路施工区域的交通进行组织,以保证车辆正常的通行。
相关技术中,对高速公路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通常的做法是让所有的车辆自由交织运行。当高速公路一个方向的车道因施工被完全封死后,由于高速公路全线封闭的特性, 致使该方向的车辆必须借道对向的车道运行,此时,两个方向的所有车辆将自由交织运行。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被借道的车道被多个车道的车流所共用,因此一方面造成车辆拥堵,导致车辆通行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是两个方向的车辆交织运行,因此也会存在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并且降低交通安全隐患,本申请提供高速公路封闭施工区域借道通行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高速公路封闭施工区域借道通行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高速公路封闭施工区域借道通行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高速公路为双向2N车道;
其中一向道路设为A向道路,另一向道路设为B向道路,A向道路与B向道路均有相同的N车道,其中N为正整数;
S2,确定封闭路段;
A向道路为封闭路段;
S3,安装两组调节信号灯;
在B向道路驶近封闭路段的路口处以及B向道路驶离封闭路段的路口处均安装有调节支架,两组所述调节信号灯分别对应安装于两调节支架远离封闭路段的一侧;
S4,控制两组调节信号灯的亮灭;
驶近封闭路段的路口处的调节信号灯设为第一组,驶离封闭路段的路口处的调节信号灯设为第二组,两组所述调节信号灯均包括第一常亮灯、第二常亮灯和可变灯,所述第一常亮灯与B向道路距离A向道路最远的车道对应,所述第二常亮灯与B向道路距离A向道路最近的车道对应,所述可变灯设置有多个,并且分别与B向道路中的其余车道一一对应,两组所述调节信号灯均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连接,第一组所述第一常亮灯为常绿状态,第一组所述第二常亮灯为常红状态,第二组所述第一常亮灯为常红状态,第二组所述第二常亮灯为常绿状态,第一组所述可变灯变绿时,第二组所述可变灯变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完成调节信号灯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组的第一常亮灯常绿,第一组的可变灯为绿灯,第一组的第一常亮灯常红,绿色表示此车道可一直通行,红色表示此车道禁止通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组的第一常亮灯变红,第二组的可变灯变为红灯,第二组的第二常亮灯常绿, A向道路上的车辆驶近封闭路段时,从路口进入B向道路,而后进入B向道路可通行的车道内,然后到下一个路口后,再驶入A向道路,B向道路上的车辆在经过封闭路段时,在B向道路可通行的车道内行驶,到下个路口后,再在整个B向道路上的车道通行,因此A向道路内的车辆在向B向道路内借道通行时,避免了A向道路和B向道路上的车辆的自由交织,因此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并且降低了交通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24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