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结构金属毛细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5280.8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0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俞健;焦陈晨;徐玫瑰;王涛;徐涛;杨佳辉;周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7/08 | 分类号: | B22F7/08;B22F5/10;B22F3/10;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结构 金属 毛细芯 制备 方法 | ||
一种多层结构金属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A.将金属粉末和有机添加剂溶液按比例混合配置成悬浮液;B.将配置好的悬浮液涂覆在多孔金属内芯(1)外表面形成第一修饰层(2)和致密金属管(6)内表面形成第二修饰层(5),并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第一步烧结;C.将烧结后的致密金属管(6)和多孔金属内芯(1)组装,在其腔体中填装金属粉末形成毛细层(4),并在高温炉中进行第二次烧结,烧结完毕后即得到毛细芯材料。本发明通过在致密金属管内壁做预涂层,提升毛细层与金属外管的结合力,减缓其轴向收缩,在轴向上自然形成蒸汽流道,实现毛细芯的双孔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结构金属毛细芯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在毛细层能形成轴向蒸汽流道的毛细芯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蒸发器表面受到加热载荷,热量传到毛细芯表面,毛细芯孔隙结构内的工质液体受热在蒸发器内的毛细芯外表面蒸发,产生使工质循环的毛细力,同时在蒸汽槽道内聚集,途经蒸汽管线,进入冷凝器冷凝并过冷,最后经液体管线回流进入储液器,经毛细芯抽吸到表面蒸发,由此完成一个循环。
目前,俄罗斯、美国的相关研究中心已经形成了从研究设计到开发制作,从组装测试到运行检测的一整套成熟的环路热管研发体系。在我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可以成规模制造常规的热管,但在微电子器件散热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受成本和技术的限制,目前仍处在研发阶段。多孔材料作为环路热管(LHP)的核心部件,其蒸发器中的毛细芯正是利用多孔材料的毛细抽吸力及渗透性能来驱动介质的循环,进而实现LHP高效的传热传质过程。对于毛细结构而言,减小孔径可以提高毛细张力,但过小的毛细孔径会阻碍蒸汽的流动速率,甚至影响整个LHP的正常启动。
专利CN103528409A公布了一种环路热管毛细芯的制备方法,通过先冷压成型后气氛烧结的工艺一次性生产出长度可随模具闭合高度变化,带蒸汽移出槽道和中心通道的柱形毛细芯,但是该毛细芯为单层结构,减小毛细孔径可提高毛细抽吸力,但过小的毛细孔径会阻碍蒸汽的及时排出,甚至影响到整个环路热管的正常启动,其整体性能差。
专利CN110303153A公开了一种环路热管毛细芯的加工方法,在现有金属粉末原料中添加粘结剂,并通过等静压成型制得生坯,再以生坯条件下机加工槽道后进行烧结的方式制得,但是该毛细芯在高压力下压制,得到的毛细芯孔隙率较低,且管壳与毛细芯存在缝隙,换热阻力较大。因此,高效能毛细芯的制备需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开发一种全新的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层结构金属毛细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通过烧结梯度孔径结构毛细芯,并且在毛细层中烧结出蒸汽流道3,用以提高气体流道速率及提升换热效率,利用高温下内外层膨胀不同步使毛细芯外层自然形成蒸汽沟槽结构。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层结构金属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A.将金属粉末和有机添加剂溶液按比例混合配置成悬浮液;B.将配置好的悬浮液涂覆在多孔金属内芯1外表面形成第一修饰层2和致密金属管6内表面形成第二修饰层5,并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第一步烧结;C.将烧结后的致密金属管6和多孔金属内芯1组装,在其腔体中填装金属粉末形成毛细层4,并在高温炉中进行第二次烧结,烧结完毕后即得到毛细芯材料。
优选所述的有机添加剂溶液为聚乙烯醇缩丁醛酯或甲基纤维素溶液,其中机添加剂溶液中添加剂的质量浓度为0.5-3%。
优选所述金属粉末和所述有机添加剂溶液质量比为(1~5):1。
优选所述步骤(1)中金属粉末和所述步骤(3)中金属粉末为同种材料;材质为镍、铜、不锈钢或钛,粒径大小为1-30μm。
优选所述多孔金属内芯材质为镍、铜、不锈钢或钛,外径为4~20mm,壁厚0.5~2mm。优选所述多孔金属内芯孔径为10~500μm,孔隙率为3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5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颅内压力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污染的医用线体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