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及助力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5207.0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石崇阳;王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罗威(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高淑凤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车 后轮 减震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及助力车,涉及助力车技术领域。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组件,减震器组件包括拉轴、固定件和弹性件,固定件套设在拉轴上并且能够相对拉轴移动,弹性件套设在拉轴上并且弹性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拉轴的一端和固定件抵接,固定件与车体相连接,拉轴与后叉组件相连接,当骑行遇到颠簸时,后叉组件会转动一定角度进而带动拉轴移动,此时固定件与车体连接并保持相对的静止,使得固定件与拉轴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挤压弹性件,被挤压的弹性件能够通过自身形变保持固定件与车体的相对静止和稳定,缓解了助力车骑行过程中的颠簸状况,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实用可靠,实现了助力车的避震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力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及助力车。
背景技术
助力车因其配备有人力驱动和电力驱动的混和驱动模式,使得助力车既能实现远距离骑行功能,又能在骑行过程中使用人力对骑行做贡献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助力车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使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助力车,在其后轮处都没有减震功能,在较差路况下骑行过于颠簸,影响消费者的骑行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及助力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助力车后轮缺乏减震导致骑行时过于颠簸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组件,所述减震器组件包括拉轴、固定件和弹性件,所述固定件套设在所述拉轴上并且能够相对所述拉轴移动,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拉轴上并且所述弹性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轴的一端和所述固定件抵接,所述固定件与车体相连接,所述拉轴与后叉组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轴包括轴本体、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连接头,所述轴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轴本体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头,所述拉轴通过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后叉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套设在所述轴本体上并且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轴本体上,所述固定件垂直于所述轴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开孔,所述开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轴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车体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车体通孔,每个所述第一车体通孔均与一个所述开孔的位置相对应且二者通过一个螺栓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滑动部和一体式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两侧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通孔贯穿开设在所述滑动部上,每个所述连接部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开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轴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后叉组件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后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后叉通孔之间,所述第二通孔和两个所述第一后叉通孔通过一组对锁螺丝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一种助力车,包括前叉组件、车体、后叉组件和上述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所述前叉组件与所述车体的前端相连接,所述后叉组件与所述车体的后端相连接,所述后叉组件与所述车体之间连接所述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
优选地,所述后叉组件包括后叉本体和后轮,所述后叉本体的前端与所述车体的后端活动连接,所述后叉本体的后端与所述后轮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叉本体上开设有一个第二后叉通孔,所述车体上开设有两个第二车体通孔,所述第二后叉通孔位于两个第二车体通孔之间,所述第二后叉通孔和两个所述第二车体通孔通过一组中轴对锁螺丝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罗威(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索罗威(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5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控放气阀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化纤纺丝切片干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