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及助力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5207.0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石崇阳;王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罗威(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高淑凤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车 后轮 减震 机构 | ||
1.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组件(1),其中:所述减震器组件(1)包括拉轴(11)、固定件(12)和弹性件(13),所述固定件(12)套设在所述拉轴(11)上并且能够相对所述拉轴(11)移动,所述弹性件(13)套设在所述拉轴(11)上并且所述弹性件(1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轴(11)的一端和所述固定件(12)抵接,所述固定件(12)与车体(2)相连接,所述拉轴(11)与后叉组件(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轴(11)包括轴本体(111)、第一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113)和连接头(114),所述轴本体(1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部(11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13),所述第二限位部(113)远离所述轴本体(111)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头(114),所述拉轴(11)通过所述连接头(114)与所述后叉组件(3)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12)套设在所述轴本体(111)上并且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13)相抵接,所述弹性件(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2)和所述固定件(12)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113)的一侧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211),所述固定件(1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211)套设在所述轴本体(111)上,所述固定件(12)垂直于所述轴本体(11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开孔(1221),所述开孔(122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轴本体(1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车体(2)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车体通孔(21),每个所述第一车体通孔(21)均与一个所述开孔(1221)的位置相对应且二者通过一个螺栓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包括滑动部(121)和一体式连接在所述滑动部(121)两侧的连接部(122),所述第一通孔(1211)贯穿开设在所述滑动部(121)上,每个所述连接部(122)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开孔(12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14)上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141),所述第二通孔(114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轴本体(1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后叉组件(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后叉通孔(311),所述第二通孔(1141)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后叉通孔(311)之间,所述第二通孔(1141)和两个所述第一后叉通孔(311)通过一组对锁螺丝(5)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3)为弹簧。
7.一种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组件(4)、车体(2)、后叉组件(3)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其中:所述前叉组件(4)与所述车体(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后叉组件(3)与所述车体(2)的后端相连接,所述后叉组件(3)与所述车体(2)之间连接所述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组件(3)包括后叉本体(31)和后轮(32),所述后叉本体(31)的前端与所述车体(2)的后端活动连接,所述后叉本体(31)的后端与所述后轮(32)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本体(31)上开设有一个第二后叉通孔(312),所述车体(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车体通孔(22),所述第二后叉通孔(312)位于两个第二车体通孔(22)之间,所述第二后叉通孔(312)和两个所述第二车体通孔(22)通过一组中轴对锁螺丝(6)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组件(4)包括前叉本体(41)和前轮(42),所述前叉本体(41)的前端与所述前轮(42)活动连接,所述前叉本体(41)的后端与所述车体(2)的前端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罗威(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索罗威(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52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控放气阀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化纤纺丝切片干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