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碳罐电磁阀故障诊断的模拟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6069.X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6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邓志坤;刘乐;王子晔;闫峰;王力辉;耿培林;邹雄辉;王玉伟;仲崇智;秦宏宇;孙龙;解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F02D41/22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安孔川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电磁阀 故障诊断 模拟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碳罐电磁阀故障诊断的模拟装置和方法,包括电磁阀、第一燃油管路、第二燃油管路和第三燃油管路;第一燃油管路一端为第一连接口,另一端为第二连接口;第三燃油管路一端为第三连接口,另一端为第四连接口;电磁阀的进口端与第一燃油管路的第二连接口连接;电磁阀的出口端与第三燃油管路的第四连接口连接;第二燃油管路一端通过第一三通阀与第一燃油管路连接。本发明有益效果:以一种机械连接的方法替代外接电阻,避免了碳罐电磁阀常开引起的怠速故障,增强了对燃油箱的保护,提高生成故障码的成功率,该方法可以更便捷的对碳罐电磁阀相关故障进行模拟,提高了OBD诊断系统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诊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碳罐电磁阀故障诊断的模拟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碳罐电磁阀是燃油蒸发系统中的一部分,碳罐电磁阀泄漏和全开故障会导致燃油箱中的油蒸汽不受控制地进入发动机,从而产生车辆启动困难,怠速不稳和排放超标等问题。因此轻型车国VI排放法规中要求OBD系统能够对碳罐电磁阀的泄漏故障进行实时监测。
在检验OBD系统对于碳罐电磁阀故障的监测能力时,需要先模拟出碳罐电磁阀的泄漏或全开故障。针对市场上常见的一种燃油蒸发系统,现有模拟方法是将汽车电控单元ECU与BOB接线盒相连,利用外接电阻或配件来替代控制碳罐电磁阀开关的电磁线圈。通过这种方法,即使电控单元ECU输出关闭的电信号,碳罐电磁阀也能保持打开状态,其通过的油气流量等同于碳罐电磁阀的泄漏量。然而这种方法连接较复杂,需通过BOB接线盒另接电阻或配件;同时碳罐电磁阀较大开度会使进入发动机中的油气过多,导致OBD监测时车辆怠速转速偏高,对碳罐电磁阀故障码的产生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燃油箱真空度的增大导致其外壳受到挤压,燃油箱的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碳罐电磁阀故障诊断的模拟装置和方法,以通过机械连接代替外接电阻,将泄露孔和碳罐电磁阀封装于盒体中,实现对碳罐电磁阀泄露故障进行模拟和监测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方案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碳罐电磁阀故障诊断的模拟装置,包括电磁阀、第一燃油管路、第二燃油管路和第三燃油管路;
第一燃油管路一端为第一连接口,另一端为第二连接口;
第三燃油管路一端为第三连接口,另一端为第四连接口;
电磁阀的进口端与第一燃油管路的第二连接口连接;
电磁阀的出口端与第三燃油管路的第四连接口连接;
第二燃油管路一端通过第一三通阀与第一燃油管路连接,第二燃油管路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阀与第三燃油管路连接;
第一三通阀设置在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
第二三通阀设置在第三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之间;
第二燃油管路设置有泄漏单元,泄漏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二燃油管路上的泄漏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包括碳罐电磁阀。
进一步的,第一燃油管路的第一连接口与碳罐的脱附口连接,第三燃油管路的第三连接口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测试箱,测试箱为上方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箱体接口上方的开口部位设置有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
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第一顶盖一侧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箱体结构活动连接,第二顶盖一侧通过第三转轴、第四转轴与箱体结构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测试箱上方的开口边缘部位向上延伸形成凸起,测试箱上方的开口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的容纳槽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60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