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引航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3457.2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6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邬婷;王伟;郦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B27/14;B63B11/02;B63B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线 面双体 引航 | ||
1.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引航船,包括船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00)从船首到船尾依次垂直设置第一舱壁(106)、第二舱壁(107)、第三舱壁(108)、第四舱壁(109)和第五舱壁(110),第一舱壁(106)、第二舱壁(107)、第三舱壁(108)、第四舱壁(109)和第五舱壁(110)分别上下贯穿整个船体(100),船体(100)上从船首到船尾设置主甲板(101),所述主甲板(101)下方设置连接桥(143);
所述连接桥(143)内船首位置设置船首空舱(111),船首空舱(111)和船尾之间中部依次设置压载舱(115)、第二通道(117)、日用燃油舱(118)、第三通道(119)、生活污水舱(120)和上平台第二空舱(123),压载舱(115)左右两侧分别并排设置第一通道(112)和上平台第一空舱(114),第一通道(112)内设置锚链舱(113),第二通道(117)、日用燃油舱(118)、第三通道(119)和生活污水舱(12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机舱(116),上平台第二空舱(123)左右两侧分别并排设置第四通道(121)和舵机舱(122);
所述连接桥(143)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上平台(104),上平台(104)下方通过支柱(141)连接下平台(105),下平台(105)下端连接潜体(142);所述支柱(141)内从船首到船尾依次设置艏尖舱(124)、第五通道(125)、下平台第一空舱(126)、泵舱(127)、舱底水舱(128)、第六通道(129)、第四通道(121)和尾轴冷却水舱(130);所述潜体(142)内从船首到船尾依次设置下艏尖舱(145)、下平台第二空舱(131)、淡水舱(132)、下泵舱(146)、燃油舱(133)、中间轴承舱(134)、尾轴舱(135)和下尾轴冷却水舱(147),下艏尖舱(145)和艏尖舱(124)上下连通,下泵舱(146)和泵舱(127)上下连通,下尾轴冷却水舱(147)和尾轴冷却水舱(130)上下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引航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101)前部两侧分别设置升降梯基座(144),主甲板(101)两侧的升降梯基座(144)中任意一个通过连接件能够可拆卸的连接升降梯(139),主甲板(101)前部两侧分别设置引航平台(140),主甲板(101)后部并排设置服务舱(136)和引航员生活舱(13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引航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舱(136)顶部设置驾驶甲板(102),驾驶甲板(102)上设置船员舱(138),船员舱(138)顶部设置罗经甲板(10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引航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舱(115)、第一通道(112)和船首空舱(111)之间通过第一舱壁(106)分隔开,第一通道(112)和上平台第一空舱(114)之间通过第二舱壁(107)分隔开,压载舱(115)和第二通道(117)之间通过第三舱壁(108)分隔开,平台第一空舱(114)和机舱(116)之间通过第三舱壁(108)分隔开,生活污水舱(120)和上平台第二空舱(123)之间通过第四舱壁(109)分隔开,机舱(116)和第四通道(121)之间通过第四舱壁(109)分隔开,第四通道(121)和舵机舱(122)之间通过第五舱壁(110)分隔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引航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艏尖舱(124)和第五通道(125)通过第一舱壁(106)分隔开,第五通道(125)和下平台第一空舱(126)之间通过第二舱壁(107)分隔开,下平台第一空舱(126)和泵舱(127)之间通过第三舱壁(108)分隔开,第六通道(129)和第四通道(121)之间通过第四舱壁(109)分隔开,第四通道(121)和尾轴冷却水舱(130)之间通过第五舱壁(110)分隔开。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引航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艏尖舱(145)和下平台第二空舱(131)之间通过第一舱壁(106)分隔开,下平台第二空舱(131)和淡水舱(132)之间通过第二舱壁(107)分隔开,淡水舱(132)和下泵舱(146)之间通过第三舱壁(108)分隔开,中间轴承舱(134)和尾轴舱(135)之间通过第四舱壁(109)分隔开,下艏尖舱(145)和下尾轴冷却水舱(147)之间通过第五舱壁(110)分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34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频编解码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升降的椅用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