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节能玻璃的制备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5863.6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4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驰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00 | 分类号: | B29C41/00;B29C41/10;B29C41/34;B29B9/06;C08L33/12;C08K9/10;C08K3/22;C08K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牟望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节能 玻璃 制备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节能玻璃的制备系统,包括单螺杆挤出机、压膜机、玻璃成型器、连通阀;所述单螺杆挤出机与压膜机连接,压膜机与玻璃成型器通过连通阀连接;通过制备系统将纳米TiO2/PMMA混合颗粒、混合石蜡@SnO2‑TiO2复合相变微囊,采用多层叠压的方法制备出相变节能玻璃;所制备的相变节能玻璃具有优异的相变温度和储热性能以及良好透光率,且相变材料不宜泄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变节能玻璃的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固液相变材料(PCM)在建筑节能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作用是增强建筑围护的热容,提高建筑的热惰性。因此,相变材料在建筑维护结构中的应用可以使冷/热负荷变的平缓,室内温度随环境温度的波动更小,从而降低建筑制冷或采暖的能耗,有助于提高建筑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和实现建筑的零能耗。随着PCM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PCM作为玻璃围护结构的蓄热载体,以提高这类轻质结构的夏季隔热或冬季保温性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其机理是: 相变材料从液态向固态转变时,要经历物理状态的变化。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材料要从环境中吸热,反之,向环境放热,在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可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热,发生相变的温度范围很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大量相变热转移到环境中时,产生了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该温度平台的出现,体现了恒温时间的延长。对于炎热的夏季,储存PCM里的热量能不进入室内,从而降低通过玻璃维护结构的太阳得热,减少建筑得空调能耗;对于寒冷的冬季,储存PCM里的热量则通过凝固放热,减少夜间室内向环境得散热,从而减低采暖能耗。
目前对于PCM在玻璃窗户系统应用的研究尚不足够,现有的相变玻璃一般采用玻璃与相变材料夹层灌注法,该方法易造成相变材料的泄露问题。此外相变材料在玻璃窗中的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过热问题,导致温度急剧升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变节能玻璃的制备系统,采用PMMA粒料、纳米TiO2以及混合石蜡@SnO2-TiO2复合相变微囊通过反复压膜的方法制备出具有优异的相变温度和储热性能以及防泄漏的相变节能玻璃。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相变节能玻璃的制备系统,由以下步骤制备:先取纳米TiO2/PMMA混合颗粒置于压膜机内壳熔融,降温至110-120℃,然后将混合石蜡@SnO2-TiO2复合相变微囊于90-100℃下加入到单螺旋杆挤出机中,混合石蜡@SnO2-TiO2复合相变微囊由液体石蜡、正十八烷、正二十烷、46#石蜡和SnO2以及TiO2复合而成,相变温度在22-25℃;接着启动电机,将纳米TiO2/PMMA混合颗粒通过蠕动泵不断滴在第一滚动轮上转动,同时混合石蜡@SnO2-TiO2复合相变微囊从单螺旋杆挤出机出料口挤出滴在第一滚动轮上,并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第二滚动轮挤压纳米TiO2/PMMA混合颗粒和混合石蜡@SnO2-TiO2复合相变微囊,第一水平刮刀和第二水平刮刀用于刮下第一滚动轮和第二滚动轮的粘黏物,循环层叠碾压4-5h后,混合石蜡@SnO2-TiO2复合相变微囊均匀分散在纳米TiO2/PMMA混合颗粒的膜溶液中,得膜液;(3)膜液进入玻璃成型器内,流延成指定厚度的玻璃板,静置成型,冷却至室温,水洗,得相变节能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的纳米TiO2/PMMA混合颗粒和混合石蜡@SnO2-TiO2复合相变微囊的质量比为:500-600g : 50-6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驰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驰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58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